为人凡谋有道。
必得其所因。
以求其情。
审得其情。
乃立三仪。
三仪者曰上。
曰中。
曰下。
参以立焉以生奇。
奇不知其所拥。
始于古之所从。
故郑人之取玉也。
载司南之车。
为其不惑也。
夫度材量能揣情者。
亦事之司南也。
故同情而俱相亲者。
其俱成者也。
同欲而相疏者。
其偏害者也。
同恶而相亲者。
其俱害者也。
同恶而相疏者。
偏害者也。
故相益则亲。
相损则疏。
其数行也。
此所以察同异之分类一也。
故墙坏于隙。
木毁于其节。
施盖其分也。
故变生于事。
事生谋。
谋生计。
计生议。
议生说。
说生进。
进生退。
退生制。
因以制于事。
故百事一道。
而百度一数也。
夫仁人轻货。
不可诱以利。
可使出费。
勇士轻难。
不可惧以患。
可使据危。
智者达于数。
明于理。
不可欺以诚。
可示以道理。
可使立功。
是三才也。
故愚者易蔽也。
不肖者易惧也。
贪者易诱也。
是因事而裁之。
故为强者。
积于弱也。
有余者。
积于不足也。
此其道术行也。
故外亲而内疏者。
说内。
内亲而外疏者。
说外。
故因其疑以变之。
因其见以然之。
因其说以要之。
因其势以成之。
因其恶以权之。
因其患以斥之。
摩而恐之。
高而动之。
微而正之。
符而应之。
拥而塞之。
乱而惑之。
是谓计谋。
计谋之用。
公不如私。
私不如结。
结而无隙者也。
正不如奇。
奇流而不止者也。
故说人主者。
必与之言奇。
说人臣者。
必与之言私。
其身内。
其言外者疏。
其身外。
其言深者危。
无以人之近所不欲。
而强之于人。
无以人之所不知。
而教之于人。
人之有好也。
学而顺之。
人之有恶也。
避而讳之。
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故去之者纵之。
纵之者乘之。
貌者。
不美又不恶。
故至情托焉。
可知者。
可用也。
不可知者。
谋者所不用也。
故曰。
事贵制人。
而不贵见制于人。
制人者。
握权也。
见制于人者。
制命也。
故圣人之道阴。
愚人之道阳。
智者事易。
而不智者事难。
以此观之。
亡不可以为存。
而危不可以为安。
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
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既用见可否。
择事而为之。
所以自为也。
见不事。
择事而为之。
所以为人也。
故先王之道。
阴言有之曰。
天地之化。
在高与深。
圣人之制道。
在隐与匿。
非独忠信仁义也。
中正而已矣。
道理达于此义之。
则可与言。
由能得此。
则可与谷远近之义。
谋篇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