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签到和回复是我更新最大的动力
------------*
上影的地盘挺大,一条条的街巷,都是上影厂范围内。上影职工的家庭,那可是数以万计的。
《重生传说》剧组拍摄,因为夏花娘的原因,经常有上影的老头老太去探班。
这些老头们,一般情况下,都是笑眯眯的看着,并不说话。
但是有时候,老头们忍不住跳出来说道:“小赵,你怎么掌摄影机镜头的,这么拍不对……”
如此,啪啪啪的说教一通,剧组的很多技术成员,都是上影厂后辈,被前辈们指着鼻祖说你不行,一个个尴尬的不得了。
宁浩一开始遇到指手画脚的老头老太们,觉得有点不爽,但是,被人家说到点子上了,不服不行,于是逐渐开始虚心的求教。
老头老太们,见到年轻的导演,并没有因为执导1000万投资的商业片而骄傲,也很满意的给他提点了一些经验之谈。
电影拍摄过程中,并不像工厂流水线一般的按照流程操作,而更像是许多传统手工业,需要悟性和经验。师父留一手,可以让一些年轻导演,很多年不开窍。有些经验被提点了,就能少走不少弯路。
教科书上,虽然也讲的很全面,但是不可能将所有的内容都包括在内。
现如今大多数导演,在追求特效镜头的同事,逐步连最基本的摄影和说故事的能力,也没有掌握透彻。而彻底掌握一些经验、小窍门,需要时间去积累,或者是需要有人提点。
宁浩和这些老头们混熟了,经常缠着一些他们,将电影一些镜头拉出来给他们看。一些宁浩已经满意了的镜头,被老头们批出了一堆的漏洞、缺陷。
于是,剧组成员有苦头吃了,许多不完美的镜头,纷纷被重拍。
陈非见了这些老头老太,也不得不说道:“上影藏龙卧虎啊!”
“那是,上影厂是共和国影视行业的长子,是民族电影工业的发源地!”一个老头,摸着一只大前门香烟,吞云吐雾道,“要换是80年代中期,北影毕业生,走后门想要进上影当场记,咱也未必待见!但是,现在市场经济了,哎,不提了……”
陈非笑道:“怎么不提了?”
“虽然,对于电影拍摄、镜头、剪辑什么的,咱们这些老头还能说道说道。但是,真要说观众想要看嘛,咱们这些老家伙,有点搞不通了。”老头苦闷说道,“还有那些好莱坞的电影特效,就算将每个镜头都分析出来,也没有钱和技术去实现,这不就等于是纸上谈兵了吗。”
陈非笑道:“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崛起,国产电影行业,迟早会像好莱坞影视行业那么发达的。”
“老头我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哪一天咯!”老先生满脸愁容。
原本,陈非仅仅知道,这个经常来指点的老头姓徐,似乎在上影厂挺有威望的。
事后打听一下,居然还是一尊大神——徐桑楚,1916年出生,抗日战争时期到延安入党,说起辈分,徐桑楚大约和香港电影界的邵逸夫老先生是同一辈的人物。
因为,在建国后,徐桑楚与邵逸夫,一个在上海,一个在香港,同一时期从事电影行业,历任长江电影制片厂厂长、海燕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等职。
文革后,上影厂重建,徐桑楚领军担任厂长,当时只有108个导演、摄影、剪辑等等掌握技术的人才,徐桑楚将手下的大将们取个绰号叫做“上影厂108将”。带着108将,在80年代,上影独领风骚,拍摄《城南旧事》、《芙蓉镇》、《金银滩》、《斩断魔爪》、《鸡毛信》、《妇女代表》、《梁山伯与祝英台》、《老兵新传》、《林则徐》、《望江亭》、《51号兵站》、《枯木逢春》、《李双双》、《红楼梦》、《北国江南》、《阿诗玛》等一大批优秀影视作品。
当时,北影厂的汪厂长就急了,说:“桑楚啊,你们不能把所有的奖都拿回上海去呀,也得给我们留一点啊。”
由此可见,当初的上影厂多么风光!
不过到了90年代,电影行业进入市场经济,日本、香港、好莱坞等等电影先后打入国内市场,上影的老一套,逐渐吃瘪
第二百零四章卧虎藏龙的上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