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忠爬起来开门。
“十六叔,我娘回去了,什么事?”
周益民摆摆手:“那没事了,我以为她跟你弟还没回去,准备送他们一程。”
他准备回村了。
两人聊了几句,周益民骑上自行车回去。
回到村,五哥那老头子就告诉他,棉被已经打好,还剩下不少棉花,问周益民接下来怎么弄。
前不久,周益民就把棉花给拿出来,送到弹棉花的“五哥”这里,让他帮忙打造几张棉被。今天,总算是完成了。
那都是疆区的长绒棉,品质非常好,而且量多,所以每一张棉被都挺厚的。冬天盖这个棉被,暖和得很。
“还剩多少?”周益民问。
他其实还留有一部分,交给三婶,顺便给了些布,让三婶做几套棉衣。包括爷爷、奶奶、来福等人的,都有一两套。
“这些都是,你看看。”
还剩挺多的,毕竟好几百斤的棉花呢!只是做几张棉被而已,能用多少?
周益民往里面探头一看,是挺多的。
他想了想,说道:“五哥,要不这样吧!你找点人手过来,我去找些布回来,你们给学校的孩子,每人做一套棉衣。如果还有剩,那就给村里的老人做。”
周志隆瞪大眼睛。
这么多好棉花,就这么送出去了?
他内心感叹:还得是益民呀!
“行!我去找人。”
这对村民而言,是好事呀!谁家没有孩子、老人呢?
现在别说棉花了,粗布都不好买。除了要钱,还要票。而布票,即便是城里人,一年也没有多少尺。
周益民家都还没回,又骑着自行车出去。其实,就是做做样子而已,布匹都在商店背包呢!他之前1元购了不少。
现在正好拿出来用。
而老五周志隆先去找老支书和学校的校长周志高。
“志隆,有什么事吗?”老支书见他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
周志隆说道:“支书,益民之前不是找我做棉被吗?还剩下不少棉花,他打算将剩下的棉花做成棉衣,发给学校的孩子,要是还有剩,就给村里的老人也做一套。”
嗯?
老支书立即站起来。
棉花很难的呀!周益民带回来的那几百斤棉花,他也去看过,品质相当好,外面有钱有票都很难买得到。
“这是他的话?”
其实,老支书内心是相信的,这确实是益民的做事风格。谁不知道村学校是他罩着的呀?现在村民都想方设法要把孩子塞到学校去。
周志隆点头:“是呀!他出去找布了。”
老支书来回踱步了一会。
最后,他说道:“不能让益民都出。我们去找志高,跟他商量,让学校找学生的家长,一件棉衣给10块钱。起码,要把棉花的成本给益民补回去。”
老是让益民出这、出那的,怎么好意思?
于是,他们来到学校。虽然今天不上课,但周志高基本上都会在学校,晚一点还要给村民扫盲呢!
“给学生做一套棉衣?”周志高一愣。
最近,天气变冷,他也发现有些孩子还穿着之前的那校服。尽管教室内有火炉供暖,但还是有人冷得发抖。
“是呀!益民仁义,但我们不能趴在他身上吸血呀!你联系家长,让他们每人出10元买棉衣。”老支书说道。
其实,10元一件棉衣,怎么看都是占便宜呀!外面买就没有这么便宜的。
要知道,当下的穿衣成本不小,布料棉料衣料,都是紧俏物资。这也是为什么缝缝补补又三年,小的孩子永远都只能捡老大的衣服穿。
现在学校的孩子有新衣服穿,还是靠益民。
在城里,一件“涤棉卡其男制服上衣”要卖19元,一条“涤棉卡其男制服裤子”卖14元。上下一“配齐”,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就出去了。
所以哪怕是现在的工薪家庭,“买衣服”真是难得的奢侈事,更别提农村了
第三百一十八章 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