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钊也没有想到,由他推动的科研模式,会变成这么一个大的科研体系联盟,哪怕是以后世敏锐的眼光来看,这有些像是后世国家工程,国家牵头,然后以一流的研究所和大学为领头羊,然后把项目细分,最终全社会的努力,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不过那是对国家重点工程,甚至是对于国家安全,军事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的,类似目前举措,基本上稍稍困难一点的一流课题,都会细分下去,等于是把整个社会都纳入到了这个科研的统筹之中。
对于教育部和中央政府牵头的这一举动,杨元钊当然是乐见其中,非常支持给予了很多的便利,甚至连一部分的运营费用都是由杨元钊提供的,这个体系进行的相当的快,也因此造成了目前,一流学校占据了拨款之中的大头,可二流三流学院也愿意配合的结果,只要努力,哪怕只是完成一些子项目,也是有一定的效益的,中国大学科研体系的大爆发,不但迅速的赶超了世界上平均水平,一些本身中国优势的项目,更是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在这个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实力对比,更多的是钢铁之类简单的大项的比拼,一般而言,这些大项强大了,最终的实力对比一定是强大的,可是实际上,国民经济包括了许多的方面,就如同后世一样,可能你可以造大炮,造飞机,造坦克,却制造不了一个合格的螺丝钉,当工业体系细分到了某些细微的环节的时候,科技改变生产力也就正常了。
打个比方吧,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在军事实力上面,苏联应该是占据上风,北欧的装甲部队,让整个北约瑟瑟发抖,一场在80年代进行的军事演习,直接让整个世界都在苏联的恐怖威胁之下,可是工农业的不均衡,轻工业重工业的不均衡,直接造成了寿面的解体。
中国目前的国土面积庞大,未来可能面对问题会很多,现在在统一的前提下,在杨元钊的威望之下,暂时把一切都压下去了,未来呢,虽然人不可能活到几百岁,可杨元钊依然不愿意庞大的中华帝国,会这么快的分崩离析,用一点点的浪费,推动全面的发展,让********走的更稳一点,中国在军事技术上面,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超越,接下来走慢一点,走全面一点,也未尝不可。
正是这个理念,因为这些科研课题和项目的落实,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很快,几乎每年都有30%左右的增幅,也连带着,政府的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政府需要投入的资金庞大,这个增幅也比支出增幅要高,在1914年年底的时候,政府已经有这么一部分钱,可以用在教育投入上面,只不过,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之后的,再加上当时开启澳大利亚战争,最终推迟了这个纳入的过程,到1915年也在犹豫,最终,才在1916年年底,开是承接这一个任务。
这一项,本就应该是政府投入,很多基础的项目,也是政府收益,杨元钊不会向政府所要专利费,可是名不正言不顺,在1915年开始,就开始研究这个,在1916年,政府收入进一步增加的时候吧,这一项纳入到政府管理之中,可是真的纳入之后,才发现,相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这个管理起来太难的,不是贪污腐败,在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类似后世的学霸,教育霸,科研霸还不多,甚至传统的教育还没有彻底的分崩离析,官员之中贪污的比较少的,再加上还有情报局在背后监控,中国可不跟后世一样的,各个领域之中,没有多少交集,甚至连情报部门已经发现的问题,因为保密的关系,都不会查下去。
情报局局长石磊,是杨元钊最信任的手下,他的权利也因此扩大了,甚至在情报局之中,专门成立了一个反贪污处,专门监控官员,中国已经贫穷落后太久了,要想追上世界先进的水平,必须要把整个中国的力量都集中起来才可以。
正是从上到下的清明,再加上合理的设置,让这个近乎不可能出现的科研体系,出现在了中国,首先就是项目确定,杨元钊因为防止拔苗助长的关系,不可能用后世的眼光,直接指定某些项目,却可以推动一些方面,比如说,向电力革命,向微电子,向半导体,向材料学进发,这些都是中国的优势行业,只是一个行业倾向性,决定后世的发展方向,不会对科技产生拔苗助长的作用,只不过在科研的侧重点向那个方向倾斜。
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稳定科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