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可以用火车来解决,超过10万个车皮,只要有一个月的时间,生产出来也不难,只不过从的巴士拉拉回来就有些困难了,陆地可以用铁路来解决,可是海上呢,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数得着的远洋船队,每年运送到德国这边的物资,数量极为的庞大,可以说,德国外购的90%以上的物资,都是通过海上的运输船运来的,可惜这些船都是散装船,滚装船和集装箱船,没有一艘油轮。△↗,
中国没有获得足够的石油配额,没有办法大规模的从世界各地拉石油回来,很多时候,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可能这个月有一定的配额,下一个月,就没有这个配额了,没办法使用固定的线路和油轮,最多是在混装轮和散装轮的基础上,用一些大型的罐体装载。
这样的装载,很不专业,对于每年进口不到一百万吨的时候,还可以承受,但是当这个装载的数量达到了每年1.5亿吨的时候,不采用专门的油轮,是不可能。
没有预见到,德国会突然的占据巴库,也就没有提前准备,这也就造成了,目前中国,油轮的缺乏,相对于的液体车厢的,油轮的生产难度更高一点,中国不准备过度,大量生产万吨级一下的油轮,那样很快就被淘汰的,起步就是5万吨,虽然技术上面,不成为制约中国生产的条件,可是一艘5万吨级的油轮,最起码要一年的时间,这样等到油轮生产好了,堆积在巴士拉的石油可能是数以亿吨了。
任何东西,当数量级达到亿这个单位的时候,总量就会极为恐怖,先不说巴士拉有没有储存这么多石油的能力,就说有了,这么庞大数量的石油,储存在巴士拉。也不是个事啊,中国的需要,日常的消耗,就不是问题了。
从知道了德国攻击巴库的目标之后。中国已经开始扩大产能和修建船坞了,可惜5万吨的船坞,不是那么容易修建的,民用的船只要容易一点,可是油轮又不同于的散装轮和滚装轮。他建设的难度要大一点,是比较专业的运输船只。
从年初到现在,差不多快1年的时间,西北勉强的完成了40艘5万吨的油轮,可惜数量还是不够,最多把石油运到东南亚,东南亚目前已经跟中国接壤了,可惜还是没有国内安全,从东南亚到国内,也需要漫长运输时间。
在没有立刻的变出来几百艘的油轮的前提下。只能够采用折中的办法,杨元钊决定,还是首先在巴士拉和巴格达之间,建立大规模的石化企业,用裂解和分解,让石油变成不同门类的产品,这些一部分会运送到的中国,剩下的,会就地的储存,甚至一部分的销售。这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而国内,则要大规模的生产5万吨以上的油轮,国内生产能力大半被战舰所占据了。可是伴随着中国开发整个沿海,从旅顺到广西北海的一系列的港口的开发,造船厂几乎是遍布在整个中国的各个地方,5万吨的船务,仔细找找,也不是不可能。
这边加大了生产油轮的进度。另外一边,也不能够只依靠铁路,未来,当中国参战之后,世界将会进入到空军时代,哪怕协约国的空军,并不能够产生很大的效果,可哪怕是最初级的空军,对于3b铁路也会有极大的威胁,哪怕只有一架飞机,也会制约着3b铁路的运力,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不可能掌控在别人的手中,那么从巴库修建通往巴格达的输油管道,以节约运力,并且保证安全,这样才是最佳的选择。在完成了输油管道之后,哪怕有飞机威胁铁路,也可以保证运力的,接下来江南造船厂为首的一系列船厂,会全力的生产5万吨级邮轮,按照一个半月来往一次,一艘船极限可以来往八次,也就是说一艘5万吨级的油轮,每年可以运回来40万吨的石油,联想到1.5亿吨的分配,,最少需要400条船,即便是目前,中国拥有120个5万吨级的船务的,要完成这一切,也需要4年的时间。
中国等不了4年,那么,及时的兴建大规模的5万吨级的船坞,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最少要保证船坞的数量达到300座,才能够保证生产能力,按照大型运输船的效费比,可以支撑大量的石油回国,保障中国的石油安全。
先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少量的运输船,只能够来往于巴士拉和东南亚之间,这中间只通过一个印度洋的北部,相当节约时间,跟完整的相比,会节约几倍的航程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运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