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曼看到其他人的眼睛,就知道,这个意向已经可以成功的通过,顺势的问道:“皇帝阁下,您召集我们来,恐怕不单单是这样一件事情吧?”
威廉二世满意的点点头,贝特曼是他很满意的首相,最懂得他的意思,他才开了一个头,就明白了,平静的说道:“不错,交通部,水利部,还有其他的部门,你们可以统计一下,在未来一两年时间之中,我国内部的大宗建设,只要能够节约时间和成本,都交给西北人来做又何妨,还有工业部,要统计一下劳动力跟兵员之间的矛盾,只要战争打响,这个必然会出问题的,不如我们提前的雇佣一部分的西北工人,按照穆默的报告之中,西北工人的实力不错!”
贝特曼点点头,威廉二世的想法,其实跟他不谋而合,之前他看到报告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中,大量的雇佣西北工人,建筑工人需要,工厂的工人也需要,西北不是以前那个,老旧落后的帝国,短短的几年,大量工业产品的出现,证明了西北在工业上面是有一批技术工人的,特别是那些军事订单,强大的生产能力,甚至满足了德**事储备需求的三分之一。
其他重臣也是眼前一亮,物美价廉的中国工人,可是替代现在工人荒的佳品,一些在册的,甚至计划之中建筑计划都出来了,特别是基尔运河和大量铁路项目这两者上面。简直是锦上添花的。
最终统计到了贝特曼这里的,铁路一共是12条,6800多公里。大多数是复线,甚至是三线建设,少部分是比较困难的施工,总投资可能需要7亿马克,也就是1.2亿美元,建成之后,德国国内的运输能力和军事调集能力。会达到现在的3倍左右。
这可是极大的提升,如此庞大的计划,让现场的重臣们稍稍的有些骚动。财政部长正要说话,却被贝特曼给制止了,他平静的说道:“这笔资金,可以讨论由西北垫付。德国可以在几年的时间之中。用订单来偿还!”
贝特曼点石成金的一句话,顿时让所有的问题,在一时间,完全不是问题了,杨元钊当时跟穆默等人,在青岛达成的初步意向之中,会订购大批的造船厂机械,包括船坞。大型机械在内4亿美元,机器设备。不同于原材料,成本是明白的,利润率不高,机器折本本身的利润率就相当的高,这笔钱就算是毛利,也可以获得40%的收益,加上4亿美元推动工业链条,造成的收益,绝对是数倍于此,最关键的是,这些工业制成品不占据德国的战略资源。
虽然船坞和机器,会占用一部分钢铁,却不会影响德国备战的过程,德国缺的是武器,是战列舰,并不缺船坞,在几年的军备竞赛之中,船坞的生产能力已经是过剩了,以德国的工人和港口,支撑不了,继续的疯狂扩张船坞,这部分的产能必然要找一个出口,之前准备的,是转产其他的部件,现在不用调整,直接生产船坞,以此来交换西北对德国重要的大型工程的垫资和建设,这可以说是绝对的空手套白狼,甚至西北也会欣然的同意,同样是花钱,同样的是买设备,只要德国做出一定的让步,让西北获得一些原来不太可能获得的设备,应该能够换取在这个方面的小小支持。
众多重臣们,为贝特曼的想法而震惊了,这简直是天才的想法,不花一分钱,一份力,却轻而易举的获得了人力的支持,只要保证必要的后勤支持,说不定一两年的时间之中,德国会起到巨大的变化,到时候,说不定德国一个师可以发挥出一个半,甚至是两个师的作用,一旦开战自然形成的东西线就可以通过内部通畅而且强大的铁路网,互相的调集了。
整整一天的闭门会议,决定方略只花费了2个小时左右,接下来,主要是确认项目,甚至因为可能获得西北的垫子,一些之前投入过大,被否决的项目也拿了出来,最终,最后的项目总量达到了23.5亿马克,几乎快要达到了5亿美元,基本上,跟杨元钊要签署合约的数字近似,只是略微的多了一点。
威廉二世看着最终记录下来的备忘录,心中一阵的欣然的,一个庞大的,足以提升整个德意志帝国力量的建设方案,就要在这里诞生了,他不认为这个计划不会成功,西北拥有足够生产力和效率,也拥有足够的钱,到时候,德国等于是花费了不到一半,甚至更低的代价,得到了这些至关重要的
第六百一十八章 补强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