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这东西花多少钱买的?”
张天元看着那老者问道。
那老者想了想道:“其实这东西并非我买的,而是内地的一个朋友所赠,据说当时花了将近四万块rmb。”
“哦?”
“是啊,那朋友还说这只西周时期的古玉,年头可不短啊。”
老者点头道。
“老先生,我就给您说实话吧,这东西只是现代的仿品,别说西周了,估计也就是几周之前的新货,要么您这位朋友骗了你,要么就是他被人给骗了。”
张天元稍微犹豫了一下,不过最终还是说了实话。
今天是展示他本事的日子,可不是糊弄人的日子,有些话呢,该说出来,还是要说的。
美玉自然人人喜欢,尤其是中国人,对于玉的喜爱已经攀升到了一种极致境界。
中国民间有一个神话传说女娲补天。
相传,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两神因争夺权力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打到地上,最终水神输了。
气急败坏的共工为了撒气撞倒了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天一下子塌下半边来,砸了很多窟窿,地也被砸裂了。
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地漏下来,大地上洪水泛滥,到处是熊熊的大火,情形十分悲惨。
女娲为了解救人类,用五彩石补天,用东海神龟的四只脚顶住苍天。经过几次努力,女娲终于补好了天。
天地间又恢复了先前的宁静,天边出现了五彩云霞。
一切生物又都快乐地生活着。
传说中的古人为什么要说补天用的是五彩石,而不是随便找一块石头补上呢?
很简单,因为五彩石具有美感。
从神话中可见早期人类对美学追求。
早期的古人认为“美石为玉”,只要是漂亮的石头,就可以称为玉,不强调后来的温润、透亮的感觉。
玉产生的一个基础原因就是由物质上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物质到精神。
这种精神上获得的瞬间满足,我们是可以体会到的。
玉器的繁荣,实际上是精神的追求,是人类逐渐由物质化向精神化方向的追求,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个标志。
欣赏玉器要领会八个字:山川精英,人文精美。
山川之精英我们在上面以说过,人文之精美,主要是玉器的造型美和雕琢美,以及影响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艺,社会诸因素等。
由于雕刻工具和雕刻工艺的不断创新,加上审美和风俗的各异,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大不相同。
因此,在历史上的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各具特色,姿态万千,竞相争艳。
纵览古代诗文,我们会把对国家的热爱寄托在玉石之上,比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我们会把玉寄托高尚的情操,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说的正是内心的无瑕;
我们还经常用“玉树临风如花似玉”等词表现美好的容貌,就连对佳人逝去的痛惜都称作“香消玉殒”。
可见千百年来,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玉就是美丽的石头。
既然只是上好的石料,那么,为什么国人对玉的喜爱保持了数千年呢?
就从氏族部落说起吧。
早在氏族部落时代,这种美丽的石头,就被认为是上天的恩赐,她能够接通天地,是众位神仙的食物,被高高的摆在祭坛上,等待神仙来食,自身也能仙福同享,寿与天齐。
商朝帝王为了改变人们意识形态,将为神服务的玉转为君王专用,使臣民相信君权神授,古代的“玉”和“王”就是同一个字。
而帝王所用的琮、钺等礼器也以玉为材料,在四千年前那种简陋条件下,只能用皮毛裹着沙子打磨,这些礼器至少要一年半载才能成形。
这种艰辛和虔诚,更体现了从帝王到臣民对玉的崇敬。
玉文化之所以能一直存在,就因为它被众派学说君子化。
儒家说“君子比德于玉”,道家说“君子被褐怀玉”,可见古代文士将玉赋予了多么崇高的品德。
第二九一六章无暇是为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