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在废除厂卫这个问题了,无论是阉党或者是东林党人的立场都是一致的,在这一点上双方是没有区别的。毕竟如果没有人监督的话,他们私下里能做很多事。
那么为什么他们在天启皇帝当政时不提这个问题呢?那是因为天启皇帝根本不会听他们这一套,而且厂卫的设立那是太祖和成祖两位先辈皇帝做的事,可以说是大明最大的祖制。他们不提还好,一旦提了这个事,那天启皇帝就彻底看清了这人的本性,那不要说他的前途了,就是性命都要堪忧了。
但现在在大明那边,崇祯皇帝是个把他们这些东林君子们看成圣人一样敬着的皇帝,甚至在崇祯皇帝眼里,太祖和成祖两位先帝所说的话和做的事都不如这些东林君子们,因此他们才会趁机劝崇祯皇帝拿下厂卫,从此把大明牢牢的控制在自己这人手里。
我说的这些可能有人不会同意,他们可能会举出温体仁的例子,毕竟温体仁做为一个和东林做对的人做首辅就做了八年,如果真是东林党掌握着大明他们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吗?
但各位读者不要忘了,虽然东林党人实质上掌握了大明,但他们并不是名义上的皇帝。名不正则言不顺,在当时还有许多人对大明忠心的背景下,他们如果做的太过,也是一种做死的行为。
就如明英宗复位后,要杀于谦这个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文官们为什么不反对呢?要知道当时的部队可都掌握在他们这些文官的手里,英宗手里只有石亨等人手里的少量军队,可以说无论是已经被文官团体掌握的地方,还是在北京城,文官们手里的军队都要比英宗手里多得多。
但这些文官却只是在口头上反对两句就同意了英宗杀于谦这个事,他们为什么不调兵和英宗打呢?因为按说他们纸面上的实力要比英宗强大得多呀?
英宗的力量再小,但英宗毕竟是大明皇帝,占着大义,人家杀个大臣那是名正言顺。相反,别看文官团体手里掌握的军队比英宗多得多,但这些军队名义上还是大明的军队,文官只是利用于谦规定的制度把掌兵权拿到了手里,如果他们命令这些军队去攻击英宗的话,那就是造反了。到时这些军队还会听他们的话吗?
到时他们一旦失败,那不但他们儒家忠君的假面具就要大白于天下,儒家就会彻底的被打入深渊,更不要说他们这些文官自身的后果了。
这样严重的后果可不是他们几个文官能担得起的。相反,如果他们牺牲了于谦这个人,就可以平息皇帝的怒火,而土木堡之变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却都能完整的保留下来。这样反复一比较,不要说这些文官,就是我们现在的初中生都知道如何选择了。
同样,在对待崇祯皇帝的问题上,这些人有些不主要的东西也是可以舍弃的。况且他们也露出了一个大破绽那就是袁大都督这个事上,造成了清军的入侵这个大明最大的祸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可以舍弃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来平息崇祯皇帝的怒火的。
而且在当时造成京畿之地成了清军的牧场这么大的事情,除了袁大都督这个罪魁祸首外,两个主要的责任人首辅韩?竟然什么事都没有只是辞官回家了,而次辅钱龙锡也仅仅是下狱了事。这个处罚和崇祯皇帝对阉党时仅仅与阉党有些关联的人就被他抄家灭门的处罚比起来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如果这时,他们东林党人再不对崇祯皇帝做出些让步的话,一旦把崇祯皇帝逼得太急了,那狗急跳墙之下,崇祯皇帝要是做出了什么自裁之事,他们在上哪去找一个这么好控制又这样好忽悠的皇帝呢?
在这种情况下,温体仁上台也就可以理解了,他们甚至允许了崇祯皇帝小范围的重开了厂卫。但我们也看到了,即使温体仁上台那也是不敢碰东林党人的根本的,那就是商税,海贸,和走私这三个东林的核心利益的。
还有,允许了崇祯皇帝重开厂卫怎么了?因为崇祯皇帝用的锦衣卫指挥使还是人家东林的人骆养性,这不等于是给人家东林设立的吗?因此对于这个事,东林党人虽然表面上反对,但反对得并不强烈,因为他们知道骆养性是他们自己人。
等到崇祯皇帝最终明白骆养性不是他的人而是东林的人时,已经是1643年了,到吴孟明上任时,大明已经是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了。况且即使到了此时,由于吴孟明
第252章 关于东厂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