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合理利润,坚持良心做事的嘉盛装饰这一阵子也发展的挺好,成立以来,也没正经分过红,年后,就把注册资本金增资到了55万。
同时,各个部门也都充实起来,新增了一个工程预算部,负责报价和盈利预算。
工程部下面已经扩充到了十支队伍,但是随着新房越建越多,已经小有名气的嘉盛公司接到的单子也越来越多,总是有业主排队在等。
不仅仅是工程部扩张了,设计部也增加到了五个人,陈学峰依然是设计总监。
另外,还设了一个两个人的市场部,其实不用他们跑市场,主要是接待上门的客户。
梅义良还是不大在办公室坐得住,总想着往外面跑,除了去各工地抽查,就是让市场部出一个人,和自己去已完工的业主家回访。
公司成立以来的经验告诉他,回访和售后,会极大的提高公司的美誉度,那些满意的业主,就是嘉盛免费而强有力的市场部编外人员。
冯振昌在省城一共开了十三家面馆,暂时无须扩张,所以盈利水平很稳定。经过多次的协商,学苑路的那家面馆,就是他们的第一家面馆,那栋两层的小楼,终于被他们买了下来,虽然买的时候有些溢价,但是长远来看,肯定还是很赚。
而且,这家馆子,对他们而言,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村里的其它人,在各地一共开了二十五家面馆,都还算幸运,虽然有的赚的多,有的赚的少,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是亏损的。
按这个势头,到年底时,肯定不止三十家面馆。
加起来四十多家面馆,其实已经可以让塆里实现订单化农业,不过,这样的事,在村里总是要有一个总负责的才好,现在村两委的这套班子,他们完全信不过。
冯振昌听了儿子说的,跟自家四弟说过好几次,叫他干脆不要在村办小学当民办教师,准备竞选村长。
四叔还有些犹豫,不过冯一平想他肯定会想通的,他一个民办教师,要转成公办教师很不容易,也可以说希望渺茫的很。
另外,随着计划生育抓的越来越紧,到外面做生意的越来越多,在村小学上课的孩子也越来越少,而且看样子,未来的几年,只会更少,迟早会被裁撤。
当然,听冯一平一分析,冯振昌也觉得,就冲他带着这么多村里人在城里立住脚,并且富起来的事,只要老四站出来选这个村长,那他就没理由选不上。
肖志杰和王昌宁两个这学期更是拼命,随着6月份越来越近,肖志杰越来越显瘦,他这样努力的动力有很多,其中一个是至少要到县城,这样离张秋玲近一些,另一个,当然是要追上冯一平。
至于王昌宁,更是废寝忘食,肖志杰好歹数学算突出,他则比较平均,但都不突出,所以比肖志杰还努力。虽然他爸妈已经在筹备开第二家店,家里经济条件已经大大改观,但是这一次如果还考不上一中,他也没脸再要求复读。
为了让他们两个有更多的时间复习,并且营养也跟得上,肖建平把还没出嫁的三女儿叫回了家里,帮他们两个做饭打理家务。
好在付出总有回报,最近的几次模拟考试,他们成绩都还不错,每次都在五百分以上。
六月初的时候,冯一平开着小舅的车回去了一趟,给他们加油打气。
中考前夕,王昌宁爸妈让他王昌安特意赶回来,自从冯一平考上市里的高中后,几家人可都是暗暗鼓着劲,希望自己家的孩子也能上高中,将来上大学。
96年市里的中考题还算正常,出题老师都没有抽风,三天紧张的考试后,他们没有休息,第二天一早就赶到学校估分,最后的结果是,两个人都在515分以上,按理是没有理由不被县一中录取的。
最后成绩出来,肖志杰519,王昌宁居然还比他高出两分来,7月上旬,县一中录取分数线公布,正是515分,他们俩双双被录取。
肖建平看到了冯家冲这几年的变化,不要说冯一平家,就是刚出去的王昌宁家,现在经济条件至少也不会比他家差,儿子考上了高中,将来是肯定要读大学的,以后还要在城里找工作安家,那个花销可不是一般的小。
他也动了心思,去了省城一趟,找冯振昌商量,也想找个
第一百九十章 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