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下官员看到这种情况,“面面相觑”,对于于谦的才智、精力,没有一人不感到惊骇、佩服的;于谦号令严明,即便是勋臣、宿将,如果有不按章办事的情况,于谦会立即向景泰帝请旨指责;只要是于谦的手书,那怕就是在离京城万里之遥,没有人不警惕、佩服的。一笔阁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说
英宗皇帝的回归,本是于谦之功,然而他从来不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的功劳;东宫太子设立后,景泰帝命兼职宫僚者支取二俸碌,诸臣皆接受,只有于谦推辞;于谦在朝堂中有很大的权利,然而他本人却崇尚节俭,所居之处简陋到仅仅只能遮蔽风雨而已。
景泰帝看到于谦生活条件如此艰苦,心里非洲过意不去,于是在西华门赐了一座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府第给于谦,于谦辞曰:“国家正值多难之季,臣子何敢自安。“于谦将景泰帝前后所赐玉带、金、帛、器皿、图书、盔甲、蟒龙服饰,全部封起来,一年只是拿出来看一道而已,从来不在外人面前炫耀。
景泰帝对于谦的所论奏无有不从者;景泰帝曾经遣使往真定、河间采野菜,直沽制干鱼,于谦阻止了他一次后,景泰帝便停止这些行动;景泰帝每用一人,必先秘密问于谦的意见;于谦亦具实以对,无所隐瞒,不避嫌疑、仇怨,诸多不称职者皆怨恨他,而朝堂中功劳不如于谦的人,亦往往嫉妒他的才华。
于谦性情刚直,遇有不如意之事,动不动拍胸叹曰:“此一腔热血,意洒何地!“于公谢绝交通,不立党援,一以忠诚,上结主知,分谤任怨。但知有国,不知有身有家,平居未尝言及于私;惟事有关休戚,虽违众行之无所惮。不贷赃吏,不问小过,急于荐贤,惟恐没人之善。凡公所甄拔,后皆一一知名,如巡抚时荐孙原贞、王来以自代,后二人皆官至尚书,令名彰彰,于谦知人之明大率类此。
敌寇刚刚退去,都御史罗通即上书弹劾于谦上的功劳簿不实,御史顾躭、户部尚书金濂亦上疏,言于谦太专横,六部大事应同内阁一起商议,于谦据祖制予以驳斥,诸御史屡次上长篇大论弹劾于谦,景泰帝不顾朝臣们的非议,仍然重用于谦。
于谦自“土木堡之变”发生后,誓不与贼寇同生。他长期在办公府衙留宿,不回自己的府弟,因为“积劳成疾”,于谦终于病倒了;景泰帝于是遣太监兴安、舒良前往探望,听说于谦穿的衣服过于单薄,于是诏令为于谦制作衣服,又为他改善伙食;听御医说于谦的病需要竹沥(竹子放在火上烤以后所流出的液汁)来做药引子。由于北方地区的竹林分布少,竹沥不容易取得,景泰帝于是亲临万岁山,亲自为于谦伐竹取沥。有人在景泰帝面前进言,说对于于谦的宠信太过分了,兴安等曰:“彼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即彼去,令朝廷何处更得此人?“
英宗皇帝的回归,本是于谦之功,然而他对于谦始终不主和议,心里也颇为不满;徐珵因为在“土木堡之变”后议南迁,为于谦所斥。后来改名有贞,对于谦“切齿痛恨”;石亨本是渭南人,袭父职为宽河卫指挥佥事,善骑射。正统间,累官至都督同知,充参将佐朱冕守大同。也先犯境,守军覆没,石亨单骑奔京中报败绩,求救兵,收监入狱,待决秋日于谦知其冤,力保出狱为校尉,募兵勇,封都督,石亨心中敬畏于谦,因为于谦的存在,使石亨不能“为所欲为”,亦是表面尊敬于谦而已。
当年,京师保卫战时,德胜门大捷,石亨功劳没有超过于谦而得到世袭爵位,心中惭愧,于是石亨上疏推荐于谦儿子于冕。景泰帝下诏让赴于冕京师,于谦一再推辞,不肯接受世袭爵位曰:“臣果欲代子求官,自当乞恩于君父,何必假手于石亨?”,又言道:“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私恩。且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我本书生不知兵,惟圣主忧勤,吾分当死,遂不揣调度军马,区区犬马之劳,决不敢以子滥功。“
石亨听了以后感觉很羞愧,于谦总督军务渐久,凡各营号令、进退、赏罚皆由于谦而出,平日议论断制,宿将敛伏,石亨等不敢置一辞,石亨素贪,多坏军政,于谦恐误大事,悉裁之以法,日久遂成嫌隙;石亨侄儿石彪作战颇为骁勇,当时有人嫌其与石亨本是一门,又手握京城兵权,于谦于是奏以石彪充游击将军,往大同等
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国忧不问家产(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