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也罢,红薯和土豆也罢,甚至双季水稻也罢,就算云朝试种成功,想推广开,都离不开崔县令的配合。
而在此之前,云朝并不想把消息泄露出去。
相对于现在麦子亩产不过一二石,水稻亩产不过三石左右的产量,你突然和别人说你有亩产近百石的粮食,只要未曾亲眼见过的,大抵都会当你得了失心疯。
而且,就算崔县令也是个脑d开的比较大的人,相信了她,可未曾亲眼见那些粮食从地里收上来,未曾亲眼看着所收的粮食过称证明产量,崔县令是绝对不会在整个盱城县推广种植这些新品种粮食的。
这不只是因为他关心自己头上的乌纱帽,还因为,崔县令至少是个对百姓负责的父母官,他不可能拿全县数万户百姓的一年的口粮开玩笑。那是人命!他赌不起,更不可能去赌。
所以只能让崔县令亲自参与秋收。亲眼看看这些新品种粮的产量。如此,哪怕推广种植还是有风险,这可一点风险,他值得去冒。
赌赢了,整个大齐的国力都能再进一层,一亩地增加三倍的产量,一年相当于从前三年的收成,如此经营上十年二十年的,大齐的财富,会是一个怎样惊人的积累?这十年二十年,便相当于近百年的积累啊。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国泰民安的基础之上的。
这是国家朝庭大齐百姓的利益。于他个人,从此亦是青云直上官途坦荡。
当然,云朝要送他的,也正是这一条青云路。
原本以崔县令寒门仕子的身份,哪怕政绩不差,可官场上无助力,朝庭上无根基,他便是再努力,运气好的话做到五品的一品知府,怕也就顶天了。
但有了这份泼天的功劳,又给自己找了个够硬的后台,他还会止步于知府这一级吗?
别的不敢说,云朝至少能保证,三年后清江府知府任满,这知府的位置,崔县令便足可以争一争。
而且新品粮试种的事情,天启帝那里是挂了的号的。崔县令参与进来,便是在天启帝那里也挂了号。他这个七品知县,乘着新品粮的东风,已非寻常的五品知府可比。
更何况,云朝要送他的,可不只是新品粮的功劳。
清江府,可是云朝自己的封邑。
云朝对清江的规划,是从交通到经济到农耕到环境到教育全方位的规划。崔县令在盱城县明年任满,有了新品粮的试种,哪怕别人赶他走,想必他都不会走,如此肯定是要在盱城县联任三年。等到再三年任满,云朝也会想办法把他推上清江府知府的位置上。这至少又是三年的时间,如此六七年,云朝不信自己不能把清江府建设出一定的气象来。当然,其实能给她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更好。只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云朝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去消耗,盱城县,清江府,是她自己的地头,在这里做任何事情,事半而功倍。
所以云朝需要清江府的行政官员是自己人,她无法把燕家的人弄到清江府来主政,那么崔县令就成了自己最好的选择。
好在崔县令是个聪明的,手段能力也不缺,他同样也需要同燕家结盟。如今云朝的身份一出,燕家之外,他还得了云朝这么一个直达帝听的强大后台,他和云朝怎可能不一拍即合?
只要不是谋反的事情,云朝都相信,崔县令会给她提供所有他能提供的方便。
对云朝来说,他需要一个能配合自己的地方行政官员。而对于崔县令来说,云朝和燕家,可能是他这辈子惟一的,也是最好的机遇。
云朝笑着对燕展晴道:“虽还未秋收完,可种的这些新品种粮,五叔心里是很清楚产量的。这些新品种粮如何重要,我便不说了,可想顺利的推广开来,让百姓们两季能多收些粮食,日子能过的更好些,朝庭的两税能多收些,国库能充盈,百姓能富足,想做到这些,却不是说推广,就能顺利推广开的。这世上有多少好东西,是只为一些人的一已自私,而泯然于世的呢?别的不说,这些东西其实沿海州府,民间是早就有人种了,我们家并非头一个种,然而这样的好东西,何以未曾得到推广和重视?难道大家不知道这是好东西吗?不过是有心想推广的,没有这能力,而有能力的,未必会看到这些高产粮,又或者,是一旦推广,便会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罢了。崔县令虽
第九百六十三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