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一分为二,一部分被林和礼派人带去驻守京都城门,拦住高将军的五万兵马,一部分增援谢珣。
林和礼并未出现在皇城外,而是去了城门。
高将军领着五万大军已到京都外,要求守城将军打开城门,一般的守将很难挡得住他,若是在压迫下打开城门,所有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高将军也看到城楼上是林和礼,他回京述职时与林和礼有过几面之缘。
林鸿远和林鸿成兄弟守丧还未满三年。
林家这几年,都是林和礼做主,宇文景明明派人通知高坪来援,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大学士却守在城墙,不愿开城门,莫非京都发生什么事高将军心口不断狂跳,他想起了十几年前,也是宫廷大变,血流成河,先帝被烧死在宫中,也是这样一模一样的情况。
可宇文景不是先帝,锦衣卫和禁军都在他手里,城中能有什么变故“大学士,请您打开城门,我等奉命回京见驾,你若再不开城门,我们就要强攻了.”
高将军沉声说。
五万兵马兵临城下,说强攻,只不过是虚张声势,京都本就易守难攻,况且京中没有一点消息传来,谁敢强攻京都林和礼沉默不语,立于城墙之上。
很多决定,他们都做错了,亡羊补牢,犹时未晚,他只盼着这一切纷乱尽快结束,还天下太平!禁军来驰援后,双方激战直至白热化,从白天厮杀到夜晚,皇城外宛若战场,尸骨堆积成山。
陈墨负伤后带领锦衣卫顽强抵抗,一直杀到子时,锦衣卫不敌势如破竹的京都卫和禁军,这种短兵相接,比的就是谁更有勇气,谁更豁得出去。
所有人都明白,他们背水一战,锦衣卫不死,宇文景不被废,他们就会死,不仅会死,还会连累九族,皇城之内谋反,这是大罪。
当年氏族逼宫时都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如今谢珣是公然在反,禁军在倒戈时,何尝不是心惊胆战。
可他们别无选择,宇文景犯下帝王大忌,刚愎自用,滥杀无辜,氏族怨天载道,他们必然是要反的。
子时过后,满身伤痕的陈墨见大势已去,迅速带人退到内宫,他没想到禁军叛变,领着禁军来的是林氏家族一名后辈,在禁军任职,除了张伯阑和几名宇文景信任的世家世子,林氏这名后辈在禁军里也还算有一点威信,如今明显大权在握。
陈墨惊慌地发现,没有张伯阑,也不见那几名宇文景扶持上来的禁军指挥使,“你怎么可能使唤得动禁军,这绝对不可能!”若是战场上,穷寇莫追,可这是皇城,谢珣举剑,一声令下,禁军和京都卫朝宫城追了过去。
内城的宫门与城门可不一样,驻守本就薄弱,何况是锦衣卫如今狼狈撤退。
禁军和京都卫越战越勇,一路追到深宫内苑!谢珣把暖阳和飞影召集过来,“去未央宫,把皇后和太子带走,立刻!”“是!”这是他和林和礼早就有默契的事,宇文景可以死,林玉漱和阿宝必须要活着,宫城禁闭后,林和礼都进不来内城,只有强行攻打,才能打开这座代表着权力和欲望的宫城大门。
只有谢珣能在一片混乱中救走林玉漱和阿宝。
激战一天一夜后,谢珣带领京都卫和禁军团团围住养心殿,而锦衣卫在养心殿门口也排成人墙,皇宫内院,灯火通明,宛若白昼,这一场厮杀过后,皇宫内院鸦雀无声,寂静得就像是黎明前的夜空。
养心殿内,宇文景目光阴翳地看着陈墨,张顺被谢珣砍了一条臂膀后,死于厮杀中,禁军,京都卫和锦衣卫都折损过半在,这一场厮杀过后,双方人员伤亡惨重。
大家都是背水一战,每个人都是拼尽全力在拼杀,不管是在新君面前争取表现也好,为了家族也好,每个人都全力以赴,这样背水一战的境况下,死伤自然就很惨重。
“禁军反了”宇文景震怒,“张伯阑呢”禁军怎么会反,张伯阑只有靠着皇恩,才会在氏族林立的京都有一席之地,他又怎么会背叛禁军原本在林晟手里,宇文景非常信任。
林晟比张伯阑手段更高,且能压得住禁军里的刺头,张伯阑吃亏就吃在他身份太低,是庶子。
禁军的世家子弟个个出身都好,看不上张伯阑的不在少数,所以他的威信不如林晟。
可林晟死后,宇文景只能扶起张伯阑。
因为张伯阑背后无家族可以信任,依托,只能坐在皇室这条船上,忠心耿耿,为了让张伯阑能在禁军站稳脚跟,他还特意扶起几名李家几名子弟与之相辅相成,若是张伯熙有反心,随时能被替换掉。
所以,禁军怎么会反“皇上,张伯阑和李家那几名子弟应该被杀了,或是被囚禁,失去自由,谢珣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让禁军听他指挥。
眼下情势对皇上非常不利,请皇上进地宫,随属下一起离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谢珣就
第五百二十章 逼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