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大都成了英雄,不受指责的英雄。
巫界需要英雄,即便是后羿、蚩尤、共工、刑天、鲧这样失败的英雄。
蛇无头不行,巫界失陷以后整个巫族的心气都没了,不管是哪一种的人都是社群的动物,也是盲从的,希望跟随强势人物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这是种族生存必然的选择,上古竞争残酷,存活不易,失败了的种族为奴苟活都是好的,所以人们讨厌失败,最欣赏的就是百战百胜的英雄。
在战争中,男性脱颖而出,逐步成为首领,带领着部族走向胜利,而女性则肩负起照顾整个部族的重担,在兵力不足的时候也要挺身而出,成为战斗的主力。
孙异需要一场胜利,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巫族,为巫界。这场战斗的敌人,就是巫族的万年之敌烛龙!
按理说烛龙也曾是巫族的恩人,在第一次天帝战争中,东皇太一反击,率领妖族攻入冥界,将要一举歼灭所有巫族。烛龙是女娲族人,也是妖族先锋,结果在巫族圣山停住脚步,放过了亿万巫族,任其在莽荒之处残存。其时东皇太一也受重创,回归了天界,自此就巫妖两隔了。
到第二次天帝战争之时,蚩尤统一了巫族残部,称之为九黎族,把之前后羿的巫族称之为九夷族,这样巫族就有了两个称呼。蚩尤与烛龙关系微妙,蚩尤并未挑衅烛龙,烛龙也未阻拦蚩尤。之后蚩尤率部进军蛮荒、边荒乃至酆都城所在区域,打开两界通道进入人间,结果遇到人间帝王轩辕黄帝,这一战打的激烈残酷,人间本来已经节节败退,但却得到了妖、道两家的支持,妖族排遣亚圣九天玄女下凡,而道门则有金仙广成子等辅助,并且赠以克制鸣鸿刀的轩辕剑,蚩尤独力难支,最后败退下来,尸首异处。
黄帝飞升之后,其直系子孙一直统治着人间,巫族虽然没有再组织起大规模的跨界战争,但像共工、刑天这样的独行侠还是给人间帝王们造成了不少麻烦。
黄帝还是有大智慧的,巫族很多人遗散在人间,他努力的化解矛盾,派遣自己的长子少昊进入九夷族最终成为首领,促进了人间与巫界的和解;比如他建立三皇的道统,在他自己头上排着伏羲、神农两位。伏羲虽然只是妖圣化身之一,神农更是巫鼎之灵,但他也一以尊之,这种胸怀气度着实令人佩服。因为这不是面子工程,口惠而实不至,是要实实在在的分享人间气运的。
人身伏羲得了气运,凭借先天之宝洛书修成了圣人斩尸,自然与轩辕后人为善,神农鼎本就是先天器灵,居然也凭此修成人间帝皇,自号炎帝神农,成为华夏之祖。
人间自三皇开泰之后,就是五帝定伦。这五帝都是黄帝嫡系子孙,五帝的第一位是颛顼,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曾经在东海之滨辅助过叔叔少昊管理过九夷族。颛顼在位的时候,曾经与跨界而来的共工大战,最后杀灭共工。
五帝的第二位是帝喾,除了被犬戎打过一阵之外,倒是安享太平七十年。帝喾的第四个儿子也是继承者就是唐尧,尧的时代水灾频繁,估计也是当年共工捣的乱。尧是个好天子,但治水没办法,最后不得不被四方诸侯胁迫着启用了一个巫……也就是孙异所封的生天土神主巫熙大帝。其实这时候人间的巫也好,九夷族也好,早已经被黄帝的大一统民族融合政策给搞的很有认同感了,所以鲧开始认认真真的治水,他有黄熊内丹,自然是土系法术大宗师,治水九年基本上治理的七七八八了。
结果很不幸,尧帝的女婿舜发动了政变,囚禁了尧,并且驱逐了尧的太子丹朱。这下子引起四方诸侯的不满了,尧凭借强大的武力,命应龙以治水不力之名杀了鲧,顺便将共工与观兜以及当时的三苗族首领并立为所谓的“四凶”加以驱逐。
当然作为帝王,舜最终还是启用了鲧的儿子禹来治水,因为他知道禹也不是凡人,而是三皇头一位伏羲的转世,妖圣伏羲得了转世的甜头,获得的人身斩尸远比东皇太一强大,所以故技重施,以妖圣之尊辛苦治水,最后成功登顶,并且报了“父仇”,让舜死在了三苗族的领地……苍梧之野。
所谓报应不爽,不过如此。
圣人斩尸大都是亚圣实力,大禹王凭借无量功德成为亚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也就是说妖圣伏羲最少也有一个斩尸,
第二百零七章 巫人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