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百翎看闻六娘幸灾乐祸的样子,不由侧目,暗道真是够了,他们脸色不好,你有什么好幸灾乐祸的,到时老太太过世了,他们四房被大房赶出去,跟二房三房的下场不也差不多吗?别看着闻四老爷到时分的财产会比二房三房多些,但就闻四老爷那花钱的本事,到最后指不定还比二房三房混的惨些呢。
更甭提四房还有个吸血鬼刘氏,她们出去后,刘氏是新家的女主人,说一不二,她们跟在她后面也会倒霉,所以就指望着老太太多活几年,在她们出嫁前不分家,这样在侯府的话,上下人多,刘氏顾着脸面,多少要收敛点,不像在新家因没人看着,更加肆无忌惮。要不然老太太死的快,她们还没嫁人就分家了,在刘氏手下,别说嫁妆了,只怕男方下的聘礼刘氏都会克扣,到时出嫁寒酸,没钱财傍身,娘家还不争气,夫家但凡极品点,就要被欺负死了,所以闻六娘有什么可幸灾乐祸的。
闻六娘看闻百翎不搭理她,独自笑了会儿,感觉挺冷场的,便住了笑,暗地里撇了撇嘴,暗道闻百翎装什么清高啊,嫁妆都没了,又没了娘,比她还不如,毕竟她好歹生母还在,能照应点儿呢,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受苦,所以清高什么呢,以后有哭的时候。
跟她们坐一处的还有丁丽萍。
虽然丁丽萍不是闻家的人,但她娘在,她就跟过来旁听了。
丁丽萍自然知道二房三房会被赶出去的事,所以这也是进府以后一直不怎么跟他们来往的缘故,讨好人也是要花精力的啊,所以无关紧要的人,她当然就省省精力了,这时听说府里准备分家,那是一点惊讶都没有。
因就在旁边,闻六娘跟闻百翎说的话,虽是低声的,但她也听见了,同样暗暗撇了撇嘴,表示不屑,不过她不是不屑闻百翎,而是不屑闻六娘,暗道闻六娘你好意思对闻百翎表示不屑,笑话二房三房,呵,人家上辈子是国公夫人,你呢,嫁了个火坑,也不看看自己那个样,也敢嘲笑别人。
一时厅里众人心思各异,而分家也正式开始了。
分家的事既提出来了,办起来也很麻利。
当日闻老侯爷临死前,怕要是不将分家的事说清楚,等他死了,闻老夫人等人管着家,会将东西全转移了,到时二房三房分不到多少东西,所以便主持着将家分了。
族产、祭田、上面给的爵位官庄等自然归闻大老爷所有,剩下的家产,闻老太爷便让四兄弟平分了——闻老太爷都怕自己死后二房三房分不到多少东西,所以赶在死前分家,从这就能看出来,闻老太爷对自己几个儿子,是不论嫡庶一样对待的,所以会让家产平分,而不是嫡庶有别,或者给哪个最喜欢的儿子财产多些也很正常。
闻家就是在闻老侯爷手上发起来的——确切地说是在闻太后手上发起来的。
闻家以前不过是普通人家,只因闻老侯爷的姐姐成了太后,才封的侯爷,之后因他们跟闻太后的关系,来拉关系的人不少,颇得了些钱财,这才发起家的,所以说是在闻老侯爷手上发起来的都有些不正确,其实是托了闻太后的福,别人送钱给他们用,他们才富贵起来的,所以在京中算是没什么根基的新贵,当然,新贵这种词是从褒义来讲的,贬义的话,大家私下就说他们是暴发户,特别是闻家子弟并没什么出息,所以瞧的起他们的真不多。
因是在闻老侯爷手上发起来的,所以之前的族产、祭田之类真的很少,要是把闻老太爷手上的东西四兄弟平分,其实上相当于,不说嫡子了,甚至嫡长子也不比其他庶子能多得多少,这让闻大夫人自然非常不满意,幸好,几年前闻老夫人年纪渐大退居二线,闻大夫人掌家,虽然大头银钱还在闻老夫人手上,她只是每月从闻老夫人那儿领钱,但领来的钱总能克扣下一些,这样多少也多攒了些钱。
另外,闻老夫人主持中馈几十年,想来当初闻太后尚在闻家最风光的时候,没少搜刮到大量私房,包括从外面得的,主持中馈克扣下来的,甚至打擦边球从闻老太爷那儿转移过来的,估计闻老太爷留下的那份家产,还没闻老夫人攒的私房多,到时闻老夫人这私房大房四房一分,大房四房的家业立马能压二房三房一头了。
所以闻老太爷给四兄弟平分的家产,真是比想像中要少得多,这让二房三房没分到多少,不过一家一套宅子,两个铺
第三十章 分家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