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泄密的人选,从巡抚衙门到黄晋成,各有各的猜测。
巡抚衙门在暗地里展开自查,看是不是内部知情人员向京城的亲友透露了口风。但由于巡抚衙门里真正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的人本就不多,最终也没查出什么来,只能判断并非本衙门泄的密。
黄晋成对自己的亲兵十分有信心,到秦家来与秦柏通过气后,也觉得秦柏、秦含真都不可能向外透露机密,赵陌主仆在金陵的言行都是可以追查得到的,并未与京中辽王世子联系。而辽王世子一直以为儿子才是被刺杀的对象,才会咬着蜀王府不放,消息走漏后也有些下不来台,明摆着不是知情人。黄晋成由此只能推断很可能是京城那边出的问题。
不过无论是黄晋成,还是秦柏、赵陌,都觉得泄密的绝不会是蜀王府方面的人。他们固然是从头到尾都知道内情,可蜀王妃死后并没有暴露真相,只是声称急病而亡。太后重罚王府中人,也没有要了谁的性命去——因为受罚时伤势过重而后身死的不算。剩下的人谁也不会蠢到自曝,因为蜀王妃要杀一个宗室晚辈,跟她要杀太子,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真相传出去,大家都成了谋逆罪人,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所以,即使辽王世子赵硕拿着一件他们根本没干过的事死咬着不放,他们也没有反驳回去的意思,只是单纯自辩而已。
东宫、金陵、辽王世子、蜀王府,还有唐家黄家,都没有泄密的理由,难道会是太子身边那些太医侍卫们露的口风吗?秦柏觉得最好不要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就怀疑到这些功臣身上,黄晋成却想起了另一个可能的人选。
“赵碤?”秦柏愣了一会儿才想起来是谁,“前晋王世子?如今是得封了宗室辅国将军的爵位吧?黄大人怎会想起他来?”
黄晋成道:“赵碤生母管氏,也就是前晋王妃,乃是京中曾经的世宦名门管家的嫡出大小姐。管家可不是一般人家,先帝元后便是管家女,她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在宫里还有些根基。赵碤当初上京谋算皇嗣之位,多年来一直混得风生水起。他一个藩王之子,凭什么能得太后、皇上青眼?先帝元后所留下来的人脉居功至伟。若不是他自己昏了头,连孝道都不顾,又怎会落到今日的田地?他们母子入罪后,管氏将所有罪名揽到自己身上,换得儿子平安脱罪。她自己死了,管家也大受打击,家中子弟官职几乎被一捋而空,如今已是寻了借口,告病归乡了。但管家在宫中是否还留有人手,就连皇上,只怕也说不清楚。”
曾经的六宫之主若想在皇宫里安插人手,根本不必局限于一宫一殿。除非皇帝将宫人全数换了,否则也是拿这些人没办法的。不过管家即使在宫中留有人,也是几十年前的老人了,干不了什么事,顶多也就是传传消息罢了。三十年来,宫中有那么多的机密事,这些人都没能有所作为,可见不成气候。皇帝早就将他们抛诸脑后了。
黄家作为秦皇后的外家,由于秦皇后娘家兄长不给力,他们几乎就是作为秦皇后的娘家助力而存在的。这些宫中的隐秘,黄晋成也有所耳闻,只是从前没有放在心上罢了。如今太子南下之事泄露,他想来想去,无意中怀疑到赵碤身上,就把先帝元后在宫中留下的这批人手跟后者联系了起来。
也许,是太子回宫后,宫里的人知道了内情,把消息泄露给赵碤了呢?他在整件事里几乎就是个隐形人,可曾经的竞争对手蜀王幼子与辽王世子都在这件事里吃了瘪,太子也受了点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似乎还是有动机的。
除了宫里的人手以外,赵碤曾经在京城多年,也有自己的人脉,他还曾经处心积虑地跟东宫的人结交。至于是想跟太子打好关系,还是有别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没人知道了。反正他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就被圈禁了。若说他是从东宫那边听说了什么,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倒是他岳家王家那边,由于王大老爷在他出事后另择宗室女婿,换了一个支持对象,对他不闻不问,赵碤似乎有些怨恨。重获自由后,他就一直跟王家过不去,不可能从王家得到什么消息。再说,王家目前的支持对象辽王世子,就一点都不象是个知情人的模样,王家想必也不可能听过什么风声。据说王二老爷又病了,已有些日子没有进宫当值,王家又没了一个消息来源。
由于曾经大力支持皇家择嗣,还先后寻了两个宗
第一百三十六章 恩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