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刘桐很少在国家大事上发表自己的建议,但很多事情又必须要让刘桐知道,并且按照法理,摄政长公主需要对各个地方的奏折进行回复。
有没有好好回复这种事情先放在一边,就汉室现在的情况而言,首先要解决的是有没有回复,其他的先丢在一边再说。
单从理论上来讲,北贵山区那边混到六百石的老哥都可以写奏折上报,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流转,到刘桐手上批阅之后送回去。
可这只是理论上,假设这种理论真的能得以施行,那北贵山区的老哥现在怕不是为了六百石的官职都打起来了,然后努力学习公文写作,尽最大努力先给刘桐整个公文,表述一下自身对于汉室长公主的崇敬。
然而这种事情完全没有发生,北贵山区的老哥努力学习汉字,写的公文基本都石沉大海,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刘桐压根不干涉朝政!她在某些方面极为的克制,虽说已经确定刘备和陈曦并不会害她,但刘桐对于行使皇帝的权力还是非常之谨慎。
按照刘桐的话来说,她担心自己沉迷于这种执掌天下的大权之中,等到需要退位的时候无法调整好心态,做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所以还是直接不去碰这份权力,只在可控程度内行使即可。
此话真假且不言,但刘桐不直接行使皇帝的权力这点倒也确实是事实,而刘桐不行使,那总得由官僚系统来行使,所以后面由政院这边分割了权力,一定程度上执行了近乎明朝内阁的票拟制度。
但和明朝的票拟不太一样,汉室目前行使的票拟制度,外廷的奏折和汇报是先送到政院这边,因为刘桐过于慵懒,很可能会导致重要政务的拖期,所以从一开始刘桐就明言了,外廷的奏报由政院这边做出审批之后,再送往宫廷,经由摄政长公主“审核”之后,再行给出回复。
总体而言,汉室这套政策让政院的权力巨幅增大,这也是政院能按住某些事件的重要原因,因为这套政策下,政院可以直接将某些奏折直接作废,虽说截止目前还没出现过这种情况,但真要做的话,确实是能做到。
故而陈曦也在考虑后续对此进行改良,但刘桐那边不太配合,导致这玩意儿大概率会延续到元凤二十年结束,拉开新的篇章之后,直接改掉,毕竟元凤建元所宣布的律令之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目前元凤朝实行的制度是因人成事,而非是制度成功,所以后续会逐渐消减人的因素。
也是因为这一离谱的制度,票拟权显得非常逆天,因为刘桐基本没有驳回过票拟的内容,每次都是挑几个审一下,然后让丝娘将玉玺拿过来直接盖章就是了,至于剩下的大多数的奏折都是由辛宪英审阅。
故而私底下也有人称辛宪英是内相什么的,不过这种说法倒也没有让人感觉到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怎么说呢,汉朝离谱的地方就在于,你所能想到的离谱操作,前辈都已经给你干过了,并且这些离谱的前辈干的很好,以至于你很难用男女性别这种东西来攻击你的对手,你只能攻击对方干的不行
至于女性内相,咋说呢,在东汉已经出现过了,和熹皇后邓绥在临朝称制期间,任用并深入参与政务的女性叫做班昭,就是古代四大才女的那位,当然在东汉年间,班昭被称之为天下第一才女。
这个叫法真要说其实也不能说是捧杀,因为班昭确实是有能支撑这个名望的功绩和能力,不提辅佐和熹皇后邓绥稳定天下大局,顶着天降陨石,四夷动荡,天下岌岌可危的糟糕局势,稳住了汉家江山,光是一个修史,在古代就足够支撑起这个名望了。
毕竟古代官方修史,能参与的都是大佬级别的人物,甚至越往后,能否参与修史,直接关乎着自身资历和官职的上限。
而汉书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都是班昭独立完成的,并且其还辅助兄长完善了汉书的其他部分。
这个强度对比的话,东汉末年在文人圈子里面最牛逼的那几位,也就郑玄、蔡邕这等勉强够碰瓷。
修史这种伟业,在古代的文人圈子里面属于顶流的顶流,甚至哪怕到了现代,修史,并且修出让同时代信服的史书那也是最顶级的神佬。
毕竟有一句话叫做,历史的
第四千五百七十一章 从根子斩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