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祖归宗在古时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不仅需要宗族老者主持,召开族人大会,而且还要亲邻好友做见证,礼仪繁琐丝毫不下红白大办。
幸好,王家现在的嫡长房就是王允一脉,而王允也能做的了主,请来几个身在洛阳,又德高望重的王家长辈做主持,然后查证族谱,就可以把王季归入太原王氏了。
至于族谱问题也好办,反正有王允这个老狐狸在,王家又枝繁叶茂的,只需追溯三代,想找出一两支流落在外的族人,太容易了,加上唐县又只王季一个王姓,本就属于外来户,所以也不怕人查证,毕竟,时间太久远了,就连王允本人也不敢肯定,王季不是太原王氏流落出去的一脉。
第三天,王允又摆了一场宴席,对外邀请了不少世家,他既然要借王季的势,当然要把功夫做足,让人彻底知道,王季是他并州太原王家的一脉。
王季也请了些人来,不过他初到洛阳,朋友很少,除了周仓这个部下外,就是有过点头之交的曹操和袁绍,所以主要邀请的还是西园八校的几个人,虽然其他几个校尉他都不太认识,但出于同僚之情,还是礼节性的发出了请柬。
当然,包括曹操和袁绍在内,几人都很给面子,除了和王季闹翻的鲍鸿除外,西园八校几乎都齐了,就算蹇硕也到场了。
另外,比较让王季意外的是,当天张让也到了,虽然仅仅是简单的露了一个面,但意思却表达到了---看在王季的面子上,王允的事,他不计较了。
这一点让王允很意外,虽然碍于世家清流和宦官集团的紧张关系,他没有表现在脸上,但内心实则很欢喜,只要王季能顺利在两月后的校阅冬演上取得优胜,那他就可以顺势崛起了,现在王允很庆幸他的英明决定。
而王季也很意外,他没想到张让会给他这么大的面子,可不管怎么说,这个情他是不接也得接了,张让这个臭名远扬的大宦官,并不像一些史书上说的那么愚蠢狭隘。
当天一场大宴后,王季算是正式进入了太原王氏一脉,无论是族谱还是父母的坟地,都会尽快迁到并州王家。
洛阳各个世家也算看明白了,不管王季的身份是真是假,反正王季已经不在是那个,有些幸运的寒门小子了,而是一个足份足量的后起之秀,必须重视对待。
可以这么说,如果王季只是被天子看重,手握两千三百强兵,那无论他在怎么耀眼,也只能是一时光辉,得不到大汉士族阶层人的认可,谁也不会太重视他。
但是,如果在此基础上,在加上一个名门望族的出身,那就大不一样了,就好像浮萍找到了根一样,得到了大汉某种层面上的认可,以后不管在朝为官,还是到地方主政,都将会给王季带来莫大的好处。
现在,单从身份地位上来看,或许王季比袁绍的四世三公弱一筹,但比起如今的曹操,却不差什么了,最多名声风评差一点。
“走,回军营。”
宴席结束后,王季感觉有些疲累,叫上周仓后就准备回军营了,他是一个简单的人,也是一个纯粹的士卒,就算现在成了名门子弟,可也适应不了士族人的生活和交际,相比起来,他更喜欢待在简单的军营里,守着他手下的大头兵。
“是。”周仓也是如释重负,他一个大老粗,比王季还厌烦这些事。
不过,刚走出王府,一个十五六岁的青年忽然追了出来,他比王季还小几岁,身材健壮,标准的王家马脸上,有一双神光闪烁的眼睛,显得很精明。
“子安,你怎么来了。”王季看到来人,奇怪的问了一句,他是王允的堂侄,名叫王凌。
王凌在三国前期并不出名,但在后来却被曹操赏识,提拔为官,他或许行军打仗不行,但在安民守土、治军防守方面却颇有能耐,因此一到曹魏后期,他官至太尉,权力名声甚大。
当然,现在王凌肯定没那么厉害,最少经验方面是不足的,但不可否认,他拥有扎实的基础、良好的教育,以及敏锐精细的头脑,这点王季之前和他接触时,就发现了。
“见过堂兄。”王凌规规矩矩行了一礼,然后才道:“叔父让我跟你到军营,看能不能帮到堂兄。”
王季一愣,王允这么大方?
随后再想想,他又释然了,怎么说他
第十二章 喜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