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前文421章一个错误:汪峰的直到永远,不是忽然之间。感谢风大侠的提醒。)
短短四句,其曲之美,其词之妙,其意之佳,尽显无疑。
其实在一开始,库伯因为太衷爱这歌了,所以坚持己见,觉得像这种风格的歌曲,还是更适合由贝格格来演绎。
邓铮的观点恰恰相反,前世他有着近十年的现场演出经验,几乎每晚都要唱几个小时,不敢说比库伯更深知现场演唱与录音棚的区别,但他肯定更懂现场听众的聆听感受和感知效果。
如果是录唱片的话,格格本身空灵、迷离、幽冷的嗓音唱腔演绎出来肯定特别有味道,但要是搁在现场舞台上,肯定就比不上谈薇了。
高冷,本身就意味着距离。
谈薇声音更饱满,情绪表达更好,更富有层次,更容易带观众进入情绪,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原唱者凤飞飞那种岁月沉淀、怀念忆的经典意味,也只有她能够表现出来。
果然如他所期,随着谈薇这一开口,整个节目录制现场瞬间陷入了一种奇特微妙的氛围之中。
舞台上的她,就像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筑梦师,唇齿张阖间,音韵袅袅,为在场每一个人筑起了一个似真似幻的迷离梦境。在这梦境之中,每个人所触动的,却又各自不同:
有的人,听出了那种怀念的味道,让过去过去,让未终究还是在这里,不曾改变,不曾离开。
有的人,觉得似乎是一句话只有相信真爱存在的人,才是真正有梦想的人,只有相信真爱存在的人。才是真正能够实现梦想的人。
有的人,听出了沧桑迟暮,是那种明明看破红尘却又留恋红尘的味道,又或者。是那种飘渺迷惘中的一丝坚强与坚定。要?
更有人,听出了劝勉鼓励,红颜易老,世事多变,一定要珍惜青春年华。爱青春,惜红颜
这种情况,是很不可思议的。
对于一原创新歌,相比较而言,普通的音乐爱好者和听众更容易进入歌曲,反倒是那些专业人士,每听到一歌,先下意识注意到的就是技巧、气息、音准、拍子等等,进而是词、曲创作中的特色和瑕疵等到这些了解的七七八八了,一歌已经听完了。哦。似乎还不错,但也仅此而已。
这就好比写多了商业小说的,拿到一本小说,除非写的特别厉害特别优秀的,否则二十万字读下来,几乎看到眼里的全是埋了几条线、这里用了个什么样的情绪铺排手法、这里用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设模板、这里使了一个最近很流行的小**与大**的衔接过渡技术结果是翻过了,但从情绪上,很难真正进入中,与作者产生共鸣。
所以,眼下谈薇的演绎。能让评委席上的百位资深专业人士变得跟下面观众一样,忽略评判分析标准,迅真正进入歌曲,特别特别不容易。
一曲唱罢。现场居然陷入了一种罕见的凝滞状态中,没有人鼓掌,没有人叫好,大部分人脸上还呆呆的,不少人眼角犹有泪痕。
过了好几秒,百人评审团所在的正片区域才仿若一池春水被吹皱。大家随即给出了今晚开录以来最奇怪的反应,许多人纷纷离席,聚在一起三五成群的热烈讨论了起来,看表情,看动作,许多人脸上神情还挺夸张的,似乎对于这歌的争议、困惑挺大。
然而就是没有一人鼓掌、叫好,或者忍不住给出点什么精彩的点评。
台上主持人张勇一看,心道坏了!
创作的圈子里,从古至今都非常流行惺惺相惜、隔空致敬。
这个敬,致的好了,绝对一时佳话、一世经典。
但这得分场合,分时候。
一般由观众评分的话,相对比较容易吃“致敬”、“煽情”这套,尤其是本身就喜欢银瓶女士的人,但是搁在音联赛这种全是专业人士说了算的场合,就会特别特别冒险。大家都是吃这碗饭的明白人,这种场合你选择致敬,先就会给人以投机取巧、刻意煽情的嫌疑,相应的,评判标准也就高了,稍有不慎,“致敬”就会致成了“赵志敬”。
心比天高、觊觎掌教之位不成,身败名裂、惨死于玉蜂毒下。
绝对属于下策中的下策。
他本
章422 不合常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