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正月十五元宵节,美食镇中人流越发的密集,一派繁华的景象。比通州码头、崇文门外大街已经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说因去年各地受灾,弘治皇帝下旨取消元宵节的烟火。但这只是官方的活动取消。美食镇这里民间依旧在自发的准备着元宵灯会。
美食镇这里的银子如水一般在流淌,每天各家店铺的流水只怕不下于五十万银元。岂会没有举办灯会的财力?
实际上,弘治皇帝一样很有钱。张昭在弘治十六年给弘治皇帝的全部分红高达五十五万两。但因国内受灾,户部缺钱,他要率先垂范,保持简朴。
暮色之中,勾栏瓦舍的三条街中(分东、中、西三条街)繁华热闹,各种戏曲、相声、说书、叫好的声浪不绝。
中街巷口位置最佳的“燕记”的老板燕滨带着几名伙计在门口搭着梯子挂一排排的灯笼,布置灯谜。晚上就要开始活动。
一朵朵精美的灯笼、灯谜自然是早就制作好的。悬挂起来,衬托的“燕记”招牌在夜色中越发的明亮、发光。
燕滨满意的点点头。心里充满着自豪感。
美食镇中的勾栏瓦舍基本都是北直隶各府的中小商人在京营。当初刚开张时,京中权贵们不看好,没有人肯投钱,最终是陈夕凤想出这么个点子把东、中两条街盘活。后面又新增“西街”。西街上的店铺大部分都给京中有门路的人买走。
燕滨就是那一批收益的中小商人。他来自保定府,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攒下约三千元的家当。
按照真理报刊发出来的信息,大明京师百姓在弘治十五年人均年收入为二十元左右。
他攒下这份家当相当的了不起。相当于后世的“万元户”。
“掌柜的,看看我挂歪没有?”梯子上的伙计喊道。
“就这样。就这样。”燕滨从失神的状态回过神来,双手拢在青色的棉袄里,头上带着毡帽,四十多岁的年纪,脸上已经显老态。他是东家兼任掌柜。
就在灯笼一个个的挂起来时,燕滨的肩膀给人拍了一下,拍他的是一个魁梧强壮的汉子,“我家管事请你过去说话。”
作为生意人,燕滨压着心里的火气,笑呵呵的拱手一礼:“不知道贵府是…”
壮汉双手抱在胸前,趾高气扬的道:“寿龄候府,听说过没有?”
燕滨脸色顿时一变,腿有点发软,“这…这…”
他在美食镇这里做生意,怎么可能没听说寿龄侯在年前强买强卖镇中商铺的事?不曾想这事竟然落到他头上来。
燕滨磨磨蹭蹭的跟着壮汉到街边停着的马车边。车窗打开,里面是一名约五十多岁的灰衣老者,脸上皱纹很深,他敷衍的拱拱手,道:“燕员外,你这家燕记开个价吧?”
燕滨弓着腰,寿龄侯府的管家远非他这种商人能得罪的起的,声音颤抖的道:“小人自十四年来京,经营这家勾栏,日夜操劳十分不易…”
车内的老者打断他絮絮叨叨的话,伸出五个手指,“五十(银)元。你我私下里转让,不必去美食镇管委会登记。你现在离京,税务司那边查不到你。”
美食镇这里有管委会管理日常事务。但是征税和治安都已经逐步的交给朝廷。
这其实是一个明朝的特色。在江南经济发达地区,在一些水道的隘口常常会自发的聚集起市镇,这个时候官府就要来管理。所以,这些“沙市”通常会选出一个人来和官府打交道。他负责集市内的税收、各种日常事务管理。官方予以认可。
美食镇在兴建之初就是这种模式。只要税收交到县衙里便是合法的。但随着这里人口规模的增加,以及警察局、税务司的设立,这些权力都交出去。
寿龄侯府管事的意思,店铺转卖,他连税都不想交。敢赖税务司的帐自然是有依仗的。
话说这点事对寿龄侯张鹤龄算什么事?他当年还和长宁伯周彧两人在路口设关卡收税呢。为此还大打出手。当年他手下收有很多流氓地痞。
当然现在没有那么多了。在弘治十五年张昭推动过京师这里“打黑除恶”。所有的流氓地痞不问罪责,只要抓住就是流放辽东。别说他们,腾骧四卫里
第六百章 强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