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当几方面的人心思都往一处使的时候,效率之高是远超想象的。
三日后,来自江西巡抚董卫国的进一步招安细则传到高家寨,这一次,来的再非是一名寻常传令兵,而是万安知县王诩。
王知县是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决绝心态去的,临行前他甚至都写好了遗书。本来这件事不需要他冒险出头,毕竟让他一个堂堂七品文官,来纡尊降贵的迁就一群山贼,这样的规格未免有点高(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王大人毕竟是个读书人,心思灵透的很,这段日子以来,他里里外外的将所有事情考虑的很清楚,高家寨的事情能否顺利解决,将直接决定着他的官运前途。如果没有这件事,他会在七品知县这个级别上靠到死,没什么升迁的指望;但事情出来了,如果谈判不顺继续开打,即便最后官军打赢了,朝廷也必定会找人发泄,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这位父母官,好的话丢官罢职,差的话,死无葬身之地!
但反过来说,这也是一次机会。如果能够在他的努力下顺利说降高家寨,则可以立功受奖,若解决的足够圆满,上官们感到满意,则只凭巡抚董大人一句话,就能令他升官发财,往上走那么几步。
官位动人心!别看王诩平日里仙风道骨一派混沌做派,真到了这等要命的时候反倒能激起骨头里的那股子疯狂倔劲,昂然出头承担下说降的众人,雄赳赳的来到高家寨下书。
他的这一番作为引起各方面的一致震撼!巡抚董卫国看到他的申请时拍案赞叹:“王知县可谓忠勇两全之士,乃我江西官员之楷模!”这样高的评价令其他官员也为之侧目,不过诸位大人们心里面也在暗暗的惊叹,“这个姓王的只怕是疯了!”
就连额力托等一众武官军将也不由的翘起大拇指,他们可是实打实的跟高家寨打了一仗,知道这帮人乃是不折不扣的悍匪,疯狂程度尤甚于南明军队,而且都是些铁杆的反朝廷硬骨头,胆敢出头去办这样的事,便是他们也要称量一下。
而对于云集高家寨的各寨义士,一名知县出来谈招安的事情也是比较震撼的。少寨主高天驰首先欣喜若狂,在他看来,这代表着朝廷的一种鲜明态度---重视!这也同样表明人家的诚意,和他所期望中的招安条件的质量!
几天来,关于招安归顺的事情已经传遍每一个村寨,高天驰的现身说法令许多人怦然心动,多年来已经厌倦了山寨中贫穷困窘、朝不保夕的生活的人们,此刻仿佛看到了一线光明似的,在小心翼翼确定消息的可靠性之后,那种渴望回归正常的想法便如野草一般迅速蔓延起来,一发不可收拾!短短几天,便有三分之一的人表露出愿意跟从招安的意愿!
如此的结果更令高天驰欣喜不已!他一个人光杆招安,和带领千百人是绝对不一样的!对外来说,高家寨不过数百人,如果这三分之一的人肯跟随自己,其规模也足以支撑起来,那么他想要的最终目标便有了保障!
当他小心翼翼的试探张昊的意见时,发现张昊完全没有反悔阻止的意思,徐庸等一众头领也同样没有制止的意思。其实现在谁不知道,每一个寨子都被官军的兵锋威胁和招安的诱惑弄得人心涣散?强行压下去只会适得其反,还不如顺其自然的好。而暗地里,那些头领们也未必没有观望的心思,如果朝廷招安真的可靠的话,或许……这也是一种出路。
种种变故之下的高家寨没了往日的桀骜威风,王诩怀揣文书昂头到来之后,高天驰表现出来的热切令他心中大定。接下来的谈判便异常顺利,为了快速解决此事,巡抚董卫国可是下了大本钱,许给高天驰一个五品同知的高位,并做出了对归降寨民既往不咎、迁出山寨给地安身的优厚条件。
对于那些头目们的招安条件也同样优厚。今年年初,朝廷下令鼓励垦荒,规定垦田二十顷以上者,试其文义,通者授县丞,不通者授百总;垦田一百顷以上者,照例授知县、守备之职。而高家寨的大小头领只要都跟着接受招降,则可以按照垦田例许以虚弦待遇,令其安心。
五品同知啊!这可不是同样五品的守备!数百年来,文官的地位高处武官甚多,甚至天下间的看法,文官才真的是官,才真正能光宗耀祖,这是高天驰梦寐以求的结果,这已经超出了他的渴望!要知道即便
第三十一章云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