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我真是大昏君 > 第四百六十六章 改变无处不在

第四百六十六章 改变无处不在

    军人嘛,不打仗怎么建功立业,怎么晋爵封侯?特别是本方实力远超敌人,基本上不会落败的时候。

    弱的时候不想打仗,不敢打仗;强大的时候,瞅谁都眼眶子发青,恨不得上去踢两脚。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底气足嗓门大,行事自然也会强硬,这再正常不过。

    首先就是皇帝的意旨,决定下面官员的态度。不思进取,安于享乐,那大家就都一起混日子呗!

    可皇帝锐意进取,崇尚武力,懈怠、怯懦的官员就难有上升之途。

    说“上有所好,下必行焉”,似乎有点俗了。但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子,倒是很正常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皇帝并不是过度扩张,象成祖那样,留下诸多后遗症。

    量力为出,统筹规划,尽管看起来是在多个方面展开军事行动,却没有太过耗费国家财政,甚至是在战争中获利不小。

    在大灾之年,没出现大规模的流民,赈济救助也越来越井然有序。粮食不断运来,存进官仓,老百姓没有恐慌,社会秩序稳定。

    这样的情形下,拿什么“穷兵黩武”、“好战必亡”来劝谏,那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自己找抽吗!

    况且,平辽、灭叛,亡占城,伐缅,大明的军威打出来了,民心士气也不断高涨,连百姓的精神面貌都有大的改变,明眼人都是能看出来的。

    皇帝也看到了,不仅仅是厂卫的日常报告,还有各级官吏的密奏,以及民爵的上书。

    虽有大灾,可这大明江山还是很稳的。正因为皇帝有这样的判断和自信,才有在大灾害来临后,继续进行侵略扩张的战略计划。

    “那帮新兵都看傻眼了。”一个骑兵脸上不掩得意,伸手指了一下,那里是新兵观摩学习的地方。

    高迎祥嘿然一笑,说道:“朝廷又征兵了,看起来,以后的战事不会少了。”

    “当兵也滋润哪!”另一个骑兵笑着说道:“不光自己饿不着,还能养家糊口,都争着抢着从军呢!”


    “可不是谁都合格的。”高迎祥感慨道:“骑马的本事儿要好,年龄要合适。俺入伍的时候,可是费了好多唇舌,差点就因为年纪被刷下去了。”

    征兵入伍,既是扩充西北战区的实力,还有助于渡过大灾害。说白了,把征兵当成了以工代赈的一项。

    宋朝有一个固定制度,就是募流民为兵,让他们长期生活于军营,也就是厢军。

    目的很明确,让这部分流动的社会成员稳定下来,并受到一定的纪律约束。这种特殊的招集流民从军的方式,确实有助于社会治安的稳定。

    皇帝对厢军的制度有所借鉴,却不是要形成冗兵,形成不堪战的宋朝厢军。

    因为,加大了征兵的数量,也就使很多家庭增强了抵抗大灾的能力。

    一人参军,军饷至少能养活三口之家。再加上其他的赈灾措施,一个家庭也就基本上稳定下来。

    西北移民固然也是缓解大灾害的一个手段,但也要保持一定的人口数量。毕竟,兵出嘉裕,控制西域,是皇帝的战略目标。而西北,将成为前出的基地。

    一骑飞快驰过,高迎祥认出是李过,伸手招呼的时候,李过已经疾奔而过,前去传达命令。

    耸了耸肩膀,高迎祥暗骂了一句“臭小子”,便又和几个战友说笑着走远。

    ………………….

    改变,正在大明帝国各地发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老百姓也感觉得越来越明显。

    张柱子赶着马车,在城中街道上缓缓而行,不时抬头观望着两旁商铺的牌匾。

    多数商铺的窗户上,都镶了透明玻璃,能从外面看到里面的一些货架和商品,这样更能吸引顾客。

    但商铺和商铺又有不同,越是镶的大块玻璃,说明越是财力雄厚。你看那用巴掌大的玻璃拼的,自然是钱财有限,或是小商小贩在经营。

    啥时候家里也能镶上玻璃,哪怕一扇窗户也好。

    张柱子很是羡慕地收回目光,在一家商铺前停下了马车。

    英子曾经说过一回,要是窗户是透明玻璃的,她坐在炕上



第四百六十六章 改变无处不在  
样样稀松推荐:  逆天换明  血路救赎  逆流伐清  重生一九零二  乱世小民  一个人的抗日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随机推荐:  我的七个姐姐绝色倾城  签到从乡村种田开始  人族镇守使  龙王医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我真是大昏君"
360搜"我真是大昏君"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