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三巨头薄弱的饭局友谊破裂的同时,真三巨头的友谊,也出现了问题。
我们一直在提,姜纹拍片子,喜欢改本子,有时候口述台词让演员自己发挥——虽然没有墨镜王那么坑爹,但肯定要加重演员的负担。
尤其是对于苦学普通话的发哥来说,他的负担更重。
发哥在电影上的成就相当高,但这不能掩盖他在普通话上的水平不足,甚至他在文化水平上的不足。
一般邀请演员参演的时候,要附上相关的剧本,演员看之前还要签保密协议——大陆搞的没这么繁琐,所以偶尔有脑残得意的把本子拿去给别人说,最后被有心人截胡。
姜纹邀请发哥的时候,还没写完《让子弹飞》这剧本,他于是写了个半文半白的亲笔信,“香江匆晤,所谈甚欢。新片故事,随信奉上。故事锤炼数载,脚本即将出炉”
发哥接到了信,坦白讲,是没有自信说自己完全看懂了的。他请了位老师,逐字逐句的翻译了姜纹那信,然后才敢答应了姜纹的邀约。
在这种水平下,发哥背台词背得异常辛苦,然而,姜纹却不能体谅到他这一点。
在黄四郎宅中的有一场戏,发哥大清早起来背好台词,矫正发音,姜纹说,“这台词不用了,我有新的。”
成,新的就新的。
发哥老老实实重新背,并兢兢业业的表演出来了。但是,姜纹看了监视器,又说,“这段不要。”
发哥于是破防了,他没有破口大骂,也没有打砸东西来泄愤,但是除了必要的工作,再也不和姜纹说哪怕一句话。
姜纹也不是莎比啊,开始以为发哥在闹情绪,闹上一阵就好了,如今已经过去十七天。
现在连整天摸鱼的方沂都知道了,显然矛盾已经到了很激烈的程度。《让子弹飞》存在大陆和港地两派团队,因为领头的不合,连带着这两派也起了间隙。
姜纹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样呢?
拍好戏。
“三台摄像机,三个人,一一对应,拉进摄像机的距离,免得拍到其他的。”
“我要拍一段能上教科书的,摄像头移动的时候,就代表他们仨在互相试探,说虚话;摄像头停下的时候,就代表他们在互相交锋,说实话。”
一张圆桌,三台机器,三个人。
姜纹安排好之后,像是什么没有发生过一样,坐那儿开始演。
在他之前,陈昆已经演了段对手戏,他不愿意离开,而是继续呆在片场看。闻讯而来的还有方沂、廖帆等等演员。
三影帝飙戏,又是用了三机位巧思的拍摄,人人都想观摩一番。
在最靠近片场的那四五米半径内,安静得连针掉下来的声音都听得见。
陈昆远远地眺望,他有种与有荣焉的感慨,“我也参与到了这场戏,我和发哥,有最直接的对手戏,在青年演员中,恐怕只有我了。”
他经纪人道,“还有方沂。”
“对,还有方沂”陈昆喃喃道,“希望能发挥出我的全部力量,我不是要压他,我只是想证明自己。”
场内的三影帝。
张麻子:“马某人这个县长,买来的。买官就是为了挣钱,而且,马某人不喜欢挣穷人的钱。”
黄四郎:“那你想挣谁的钱呢?”
张麻子:“谁有钱,挣谁的!”
黄:“那谁有钱?”
张顿了顿,指向黄,“你有钱。”
所有人都想不到。
这段互飚演技,又确实推动剧情的关键戏,拍摄了足足一个星期,ng一共34次。所耗费胶卷超过十万尺——这已经足够拍一部中小成本的电影。
正常导演拍摄片子,为了有足够的素材和剪辑冗余,胶卷和正片的比例大概3比1。
姜纹的比例是20比1。
由于胶片电影这种技术太落后,目前国内在数码摄像机的冲击下,已经没有活下来的胶片厂,反而要从美国和东洋进口胶卷,这七天的胶卷费用,就高达50万。
太他吗离谱了。
发哥和姜纹还有间隙吗?
第二百四十六章 方沂可以上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