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郡襄陵县,一身材中等,面容刚毅的青年正朝着自家祖父家里走去。
这青年乃是平阳贾氏后裔,刚刚年满二十的贾逵。
平阳贾逵氏祖上也曾经发达过,可随后还是渐渐没落。
贾逵的爷爷贾习学富五车,更擅长兵法。
可惜因为家世的原因,并没有贵人提携,只能终老于乡间。
贾逵少孤家贫,为了过冬,不得不故意借宿到大舅哥家里,天亮的时候,偷偷穿着大舅哥的棉裤离开。
而贾逵的大舅哥柳孚,也因为这一条棉裤而名垂青史。
贾逵从小就喜爱兵事,立志从军,常常带着一群孩童设部伍以嬉戏,让他的祖父感到吃惊。
贾逵祖父甚表奇异,许其:“汝大必为将。”
随后,贾逵祖父便开始口授兵法数万言,用以教他。
其实贾逵自己知道,这一切都是祖父为了帮他扬名而特地做的。只是这扬名的效果并不咋样,至今为止,依旧没有入贵人和官吏之眼。
这次祖父喊他过来,也不知所为何事。
希望能是好消息吧。
贾逵走到祖父家,看见祖父正站在院门口等着他。
“祖父。”
贾逵走到祖父近前,弯腰行礼。
贾习点点头,对他这个孙子,贾习是非常满意的,只是可惜自己能带给他的帮助可就太少了。
两人进了屋子之后分别坐下,贾逵安静的等待着祖父的吩咐。
“这次叫你来,是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
贾习沉默了一小会儿,贾逵则继续安静的等待着,直到贾习继续说到:“我拜托了昔日的一位好友,可以让你前往郡中担任长吏,伱可愿意?”
贾逵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他知道以他的名望,能够让郡中辟为长吏,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明显是祖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不过这也证明,贾逵的扬名策略算是彻底结束了,接下来能不能出人头地,就得看贾逵他自己的真才实学和为人处世了。
这里就要说到东汉的特殊制度了。
像贾逵这样的名门望族,哪怕没落了,实际上也是有着不小的家底的,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便是这个意思。
但在这个家族中,也一样要按照血脉关系排列出远近亲疏,然后按照自己的阶级得到家族的庇佑和照顾。
有些大家族里的人可能会非常穷困,就好比贾逵这样,连条棉裤都没有。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真的和穷人一样了。
他们是寒门,不是黔首。
他们再穷困,也一样是可以做官的。
甚至连这种穷困,都有很大的可能是故意营造的。
东汉并没有后来的科举制度,所以官员的选拔主要就是靠举荐。
可以是官员举荐,也可以是地方上有德行的人举荐。
要当官,就要有德行,想举荐人就要有德行,那么被举荐的人自然也要有德行。
所以,在考察中塑造自己的德行,就是寒门们最喜欢使用的手段。
既然已经穷困了,那么拒绝家族和他人的救济,营造人穷志长的人设,这德行不就这么来了吗?
只是任何事情一旦开始大众化,就不可避免的内耗起来。
到了东汉末年,各个世家大族都为自己嫡系子弟扬名而费尽心思,普通寒门就更卷不出来了。
贾逵如果愿意接受祖父给安排的郡吏,那也代表着家族对他的投入到此为止了。
除非以后贾逵表现出更大的才干和上升潜力,否则家族是不会继续投资资源到他身上了。
贾逵沉默了片刻之后,就决定接受祖父的好意。
“蒙祖父栽培,逵无有不从!”
贾习像是松了口气,点点头,露出一个笑容道:“我已经和郡中计掾说好了,让你去他手下为吏,汝安心奉公,总不会埋没你的功劳的。”
贾习随后给贾逵说起了在郡中为长吏的一些经验,以及一些为人处世的窍门等等。
贾逵也认真的听取着
第146章 三代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