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节 二战前夜
朱可夫非常聪明,对于军事指挥上,那更是可以用天赋卓越来形容。
诺门罕二期战役陷入僵持,并没有让这位未来的苏联元帅有所惊慌。实际上,那一战虽然没有击败日军,但起码也算是粉碎了日军突破的企图,所以战略设想上,并没有遭到破坏。
而对于战场上彼此装甲部队的战术应对,朱可夫根本不放在心上。
对于日军战车部队的战术改变,朱可夫本来就觉得不是一个难以应付的战术,何况在苏联政府和中国政府的接触行动后,早就得到了一些日军可能会有战术改进的情报,对于针对性战法,已经提了不少意见。
现在朱可夫仅仅是稍微翻了翻中国西南联盟提供的情报,结合自己心中所想,就想出了应对日军战车部队的方法。并且在范哈儿不断的催促下,担心因为反攻迟缓,而让日军将优势扩大,进而改变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对日态度,朱可夫马上部署好了反击行动。
相比较而言,为了应付国防委员会和安全委员会的调查,认定自己在早前战役中没有指挥责任,朱可夫到是头痛万分的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才最终应对完了那些秘密调查人员的询问。
苏日两军在诺门罕的绝对差距,让苏军可以在战斗过程中,完全占据主动。仅仅一次不成熟的战术改进,并不能改变诺门罕这次刺刀见红大战的直接结果。
1939年7月,苏日战事在稍微平息了几天后,就再次在诺门罕附近爆发。
这一次战斗空前激烈,但是战斗过程,却是极为快速,短短几天时间,就快速的分出了胜负。
日军损失大量兵力才突进的几公里战线,在苏军采取步坦协同快速突破的战术后,就马上一溃千里。不仅丢掉了之前占领的阵地,反而苏军打入了伪满境界,将战斗结果完全逆反过来了。
这一结果,再次让外界大跌眼镜。
德国对于日军战力的观察评价提升,根本不能改变苏日之间的实力差距。也许打海战的话,现在的苏联海军还不是日本海军对手,但仅仅论陆战,尤其是在蒙古这样适合坦克装甲集群作战的大草原上,苏日之间的陆军差距,那是非常明显的。
七月份的这次战斗,不仅让名将朱可夫的战术指挥能力,再次在苏军中得到确认,同样也使日军的“西进”梦想完全破碎。
集合了日军绝大部分战车力量的第23师团,在最后一次决战中,几乎完全被击溃。
而这支完全由传统日本军人指挥的部队,在战斗中发现了大量的问题,甚至发生指挥官为了团体荣誉,白白让大量有生力量去送死的情况。这些此前常被歌颂的牺牲精神,在此战后,却是被军中某些将领要求检讨,认为牺牲也要看实际情况。但是这种声音,很快就被军中保守派镇压了下去。
出于某些原因,希特勒和德国高层明明非常期望日本和苏联继续作战,但是在苏日战事爆发后,德国却并没有对日本提供公开的或者秘密的军事物资支持,仅仅是在情报和军队组织上,提供了秘密的帮助而已。
因为这个时候的德国和苏联明面关系其实还非常不错,甚至可以说是不下于对日关系。所谓德国早就想唆使日本进攻苏联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德国的首要目标,是西方的法国和英国,苏联属于还需要稳住的对象。日本进攻苏联,当然可以让德国的东线安全很多,但是即便日本不进攻,德国也有方法安抚好苏联。
此时的苏德关系密切程度,就已经很好的说明了问题。接下来两国共同瓜分破烂,就是最好的例子。
对于二战前的苏德关系,后世有一种很普遍的看法,那就是斯大林和希特勒都计划下手攻击对方,只不过希特勒先下手罢了。
虽然从各种事实分析,情况并不是如此,但是双方彼此怀有提防心思,那肯定没错的。相比较而言,两国关系中,苏联更占据了主动,是他一直主动在对德国示好,而希勒特,则是趁机选择暂时稳住这个对手罢了。
苏联在德国与英美的冲突中扮演的是一个亲德的形象,他命令美国**煽动工人拒绝给送往英国的军用物资运货,并向德国移交了大批德国纳粹反对派。甚至当德军攻入刚刚和苏联签订了盟约的南斯拉夫后,斯大林还
第二百九十三节 二战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