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之后,助农组织的声誉渐渐在茂陵本地自耕农之间传开,农民们逐渐相信了这群人和其他老爷们有所不同。
天寒地冻的,这群打着“助农”旗帜的人似乎知道他们缺少食物、衣物,瑟瑟发抖、奄奄一息,还有很多人生病。
于是他们跑前跑后送来救命的物资,又喊来县城里的医生给他们看病。
很多农户家里的孩子还是出生以来第一次有成套的衣服鞋子可以穿,第一次有足以御寒的被褥可以用,第一次吃到足够浓稠的粮食粥饭。
这些人好像真的是好人,真的只是在做善事,而没有寻求回馈——倒不如说,农民们根本就是穷的连条裤子都拿不出来,哪里能给回馈?
全身上下,整个破屋子里面,哪里有值得这些大善人看重的东西?
有强盗土匪,他们帮着赶走,有缺衣少食,他们帮着寻来。
农户们渐渐明白了,这些人是好人,是来帮助他们的,不求什么回报,不会向他们索取什么。
发自内心朴素的善意和感动驱使着这些苦命人在千恩万谢之外也拿出自己仅有的东西,或者只是一块饼,乃至于只是一碗热水,颤颤巍巍的捧给助农行动组的人,希望他们收下这微薄的心意。
东西不多,很是简陋。
但是情绪上、精神上的回馈,就实在是太多了。
助农行动组里的很多人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致良知的行动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
那一双双包含感激之情的眼睛是他们从未注意到的。
他们从未注意到那一双双眼睛的主人也是和他们一样的人,尽管衣衫褴褛,面容粗糙,可是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确实和所有贵人都一样。
有感情。
他们原本以为目不识丁的愚夫愚妇是没有感情的自动农具,可谁曾想,他们也有感情?
就像赵俊和张姓老农接触的时候所感受到的那样。
老农用双眼看着赵俊,仿佛是要用心把赵俊的样貌记住,记住他这一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的良善的大人物。
感慨?
感激?
赵俊不好描述那种感觉,但是人和人之间最朴素的感情通过食物和衣物的传递而达成了联通,让赵俊感受到了最为纯粹的情感。
怎么说呢
天确实很冷,干的事情也很累,很受罪,到处跑,很少能够休息。
但是,他就是不想停下来,就是想要将东西送给更多的人,让他们能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熬到开春种地。
一种满足感、成就感逐渐在心底里出现,构筑成了名为动力的东西,支撑着他的身体不断向前。
他之前哪里有过这种尝试?
哪里有过这种精神上的极大满足?
哪里有过精神上的满足压过了身体上的疲惫的经历?
或许有吧。
但是很少。
而现在,每天都是。
致良知的行动带来的最初的正向反馈充盈着赵俊的内心,赵俊对于致良知的认知也来到了一个更新的层次上。
由知识进入到行动阶段,将所学付诸于行动,居然真的带来了这种显而易见的改变。
本会死的人,活下来了。
一条条生命,生存下来了。
农户们得以熬过这个寒冬,可以不必冻饿而死,可以活下来。
这种正向反馈带来的良性循环就形成了。
赵俊如此,其他坚持跟随袁树实践的人也都如此,致良知这三个字在越来越多的人的心中,俨然有了不一样的重量和意味。
而这一切的推动者,是袁树。
袁树对于这一切是有预料的。
他预料到这种行动会给相当一部分人带去足够的正向反馈以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使他们更加深切的感受到致良知的意义和力量,这必将促使这些人当中的一部分成为他最初的追随者。
但是,这就够了吗?
远远不够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发现茂陵县自耕农的生计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三十二 他们也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