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有着与明军差不多的编制,准确地说更接近蒙古人的编制。
蒙古帝国孵化了沙俄,在金帐汗国以前,不存在沙俄、莫斯科公国、甚至没有莫斯科,只有互相征伐的罗斯诸部,而莫斯科也是一个百十户人口的小集镇。
金帐汗国促成了罗斯诸部的统一,为了收税,为百姓置办了户籍;为了管理,设立了八思哈也就是县官;为了军事与情报,全境设立了驿站。
屯田制、税收制、管理体制都是罗斯诸部不曾听过见过的东西。
正如同铁路出现以前,广布俄罗斯土地上的驿站就是庞大疆域的血管一样。
所谓‘扒开一个俄国人,会发现里面其实住着个鞑靼人’正是这么来的,这个国家即使到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画风依然和欧洲邻居不一样。
而由北方脱逃农奴组成的哥萨克人,则有着与大明旗军相同的军事体制。
准确的说伊斯凯尔城派出的夜袭部队不是两个百人队或所谓的中队之类乱七八糟的翻译编制,就是两个百户部。
由二百名士兵、二十名没旗子的小旗官、四名没旗子的总旗官与两名百户组成的两个百户部。
二百二十六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这两名百户分别是叶尔马克的亲信马维特与勺子麦舍利雅克。
勺子为科里佐招募了四十人的部队,但由于他乖戾的脾气,科里佐担心他去卡拉恰首领的部落再杀人没有带他,因此逃得一命。
他们早就发现城南额尔齐斯河对岸废弃的楚瓦什堡来了新客人,但城内留守的百户们都不知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
敌人兵力比他们多,进攻无从下手;而看上去他们又正在集结之中,短时间内不会进攻,自然也无从防御。
只能派人划船北上寻找叶尔马克,把消息告诉他,最后还是远在额尔齐斯河北部流域的首领远程指导他们夜袭。
用叶尔马克的话说:就像过去对付这些鞑靼人一样,夜袭,他们夜里看不清东西,只用两个百户就够了,他们听见枪声就害怕,打完抄起斧头跟紧长官谁都别掉队,直朝最大的帐篷杀过去。
冲进最大的毡帐,把里面的人都砍死,他们自己就散了。
这毡帐里头要是躺着库楚汗……想想心里还有点小兴奋呢。
单桅方帆小船儿伴着这样的远大理想被哥萨克们喊着号子推入额尔齐斯河。
这些早年是农奴、纤夫、船夫、伙夫、奴仆的人物如今虽各个得了罗刹国伊凡四世的精良武装,却没忘记自家的老本行,划起船来尤其卖力。
不多时,他们便借着月光趟过及膝的冷水与沿岸已冻起的冰棱,各自在百户、总旗号令下重新整队,不畏冷风吹来腿部刺骨的疼痛,肩扛月刃斧、手拄重火枪,从小船上卸下战车,向石堡子进发。
反正黑灯瞎火,他们觉得西伯利亚汗国鞑靼人是夜盲症,只要闷头往石堡子赶就行,还离着挺远呢。
却没想到他们早就被盯上了,离他们没多远就有明军的斥候远远看着,更有人往返于岸边与石堡子之间,传递军情。
沿着河岸深林,哥萨克两百户以散兵线散开,艰难地在密林中的沼泽地推行战车,前驱的总旗在树林与平原开阔地带的交汇处小心审视着石堡子的方向。
寒风呼啸雪花纷飞,月光打在雪地映出一片灰败肃杀,天地霎时静悄。
两个百户部是精挑细选的勇士营,面对可能十倍于己的敌人,他们豪放却不托大,缓缓把车辆推行以为前驱。
他们的战车是一种长而窄的低底盘小四轮木车,轮子仅有拳头大,底盘很低有雪橇的形状,上面立着不协调的高木板,底座与车板以三角木板钉合支撑。
木板上在与月刃斧有相同高度的位置设有两处射击孔。
这种板车能在雪地、草原上依靠人力拉动,也能凭畜力驮运,只需要四十辆就能在野外形成一个三十米见方的简易城寨。
沙俄曾在隆庆六年的莫洛季战役中使用这样的战术迎战克里木汗国,还在车营外挖掘了插满倒刺的壕沟。
先以己方游牧骑兵迎战克里木骑兵,不敌即退回车营
第二百零一章 夜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