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网 > 军事小说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701章 江南江北大风起

第701章 江南江北大风起

    四月中旬,战斗首先在池州府打响。

    在金声桓占据安庆后,清军便重经营池州,即防备明军东下,又准备以此为根基,反攻安庆,夺回这座长江中游的重镇。

    清军在此驻军三万,由汉军旗固山额真金砺座镇。

    隆武帝亲领金声桓、王得仁、孙守法等人出征,而皇帝亲征带来的影响,瞬时使得江南鼎沸。

    虽然隆武并未与王彦进行沟通,但是当隆武知道王彦没有接他的诏旨去打河南,而是集结重兵顿住于武昌时,君臣之间,还是保存了一定的默契。

    隆武也知道以江西的兵力,要对付洪承畴还是有些困难,所以他也默认了王彦拒旨的行为,并十分默契的将大军的左翼,交给了他这个曾经的肱骨之臣。

    江西明军兵分两路,隆武领金声桓、王得仁,共计五万大军为中军,直扑池州,孙守法领两万人为右翼,扫荡徽州府,防止浙江清军包抄,再加上王彦派出的戴之藩,等于三路并进。

    明军大举攻打江南,隆武作为扭转了弘光朝以来不利局面的大明皇帝,在天下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檄文一出,兵马一至,中军迅速突破池口河的清军大寨,沿途县城俱降,把金砺逼退到了贵池城中,而右路军孙守法也初战告捷。

    徽州府原来就是江南重要的抗清基地之一,兵部侍郎兼督察院右都御史金声反清于此,江天一也曾在山中坚持了近一年,民间反清意愿十分强烈。

    天子亲征极大的振奋了民心、士气,孙守法进入徽州府,祁门、婺源、黟县等地先后爆发起义,孙守法在休宁与清总兵杨成祖激战两日,终于迫使扬成祖撤往浙江遂宁。

    于此同时,上海城内,百姓公然道服网巾,衙役挟持知县开城,清将王憬不战而逃,郑成功趁势进占上海,而后三万人马围攻松江,清苏松巡抚周国佐困城自守,火速向洪承畴告急。

    可这个时候,江南虽有十五万清兵,但明军分几路而来,要防守的地方也多,洪承畴正全力布置江宁防务,思考破敌之策,哪里能抽出兵力去救,周国佐只能一次次的往江宁求救。

    清军在江南分为两个集团,以长江为界限,南面是洪承畴,北面是多铎。


    在长江南岸打的火热时,江北的战事也一触即发。

    多铎在江北除了有七万剿匪大军外,加上长江北岸的江防营,以及地方上的绿营驻军,他的兵力超过十万人,但是他却不敢掉以轻心。

    扬州东部的鲁王军依然对他构成威胁,而正真让他警惕的还是他的宿敌王彦。

    当初扬之战,给他留下了深深的耻辱,所以当他探知王彦在武昌集结了十多万大军,随时可能入境后,便将兵马收回了扬州,准备往西抵御王彦。

    这次明军来的甚急,皇帝含怒兴师,可满清一方也没完全做好准备,都是半斤八两。

    此战关系到明清两方的国运,清胜,多尔衮还是天下霸主,明胜,南北对持,攻守异位。

    多尔衮远在北京,却也密切关注江南的局势,连连发出诏旨,告诫多铎、洪承畴等人,此次大战,关系到大清朝的兴衰,关系到江南的归属,让清军务必同心协力共同御敌,并许下一堆诺言,只要守住江南,不仅高官厚禄,而且千总以上的绿营军官全都抬旗。

    可要是谁敢保存实力不尽心竭力,沟通南朝,大清也必定严惩不贷。

    江北,庐州府,舒城县。

    在安庆被金声桓占据后,清军在江南、江北各经营了一个据,江南是池州府,江北就是重经营合肥城,而舒城就是合肥城的前哨城。

    这座池因为靠近明军控制的地区,属于第一线,从去岁下半年,便开始进行了加固,已经不是之前的县城,此时以经快要达到府城的规制。

    整个城高三丈,宽一丈三尺,城上有敌楼、马面,城下有护城河,还建筑了羊马墙,挖了深壕。

    在城头,各种火炮配置也比较齐全,唯一欠缺的就兵力不足。

    之前多铎为了围剿谢迁,从西线抽调了许多兵马,所以西线的兵力比较空虚,而舒城又只是个前哨,作用只在于示警,并拖延一段时间,最后是可以舍弃的,放太多的军队若是被吃掉,就不划算了。

    舒城的守将是正蓝旗



第701章 江南江北大风起  
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扬州孤城,多铎射劝降信于城中曰:“将军若降,可拜公侯也!”南京城内,钱谦益言:“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士衡当知兴废,为自身计,不如早降,如此大官可得矣!”王彦怒曰:“此非汉家王朝更替,乃胡虏南侵,非亡国,乃亡天下也!吾士大夫,世受国恩,食朝廷之禄,行忠君之事,岂因个人生死,而无视衣冠存续耶?”南明风雨二十载,多少忠臣义士举家阖门而死。本书不YY不种马,带你回残酷的明末,去看那段血淋淋的历史书友群160522963 推荐:  
随机推荐:  女神的超级赘婿  最强小神农  顶级赘婿  我有一座随身农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崇祯十七年秋"
360搜"崇祯十七年秋"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