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筹备登岛(三)
其实古代的军阵就是一种战斗队形配置,所谓“阵”,就是军队在投入战斗时,根据地形条件、敌我实力等具体情况而布置得战斗队形,从基础的一兵、一伍、一列开始,一直到全军,都做到“立兵伍,定行列,正纵横”。笔神阁 www.bishenge.com换句话说,阵就是各种战斗队形的排列和组合。而阵法的最终目的是在局部产生优势兵力,歼灭地方的劣势兵力。根本没有玄幻小说中的平地起风雷,像三国演义中的八阵图,摆几堆石头就能迷惑几万军队。在古代战争短兵接战的条件下,为着要求战场上统一的指挥和协同动作而产生的。最早的阵应该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之中,目的是为了更多的获取猎物。
后来因为各部落矛盾加深,各部落只见的冲突越来越多,战争随之爆发。人们为了赢得战争,就开始总结规律,为了避免乱打一气,提高作战能力,皇帝时代就创立“丘井之法”,是根据当时形成的井田制演变出来的,若将整个队形所占地域作一个正方形考虑,井字是有两横两纵把一块方地分成九个部分,即中央一块,外围八块,这就叫“井分四道,八家处之,其形井字,开方九焉”。这也就是被各种神话了的九宫,也是来阵法的基本配置原则,这对后世深有影响,以后的各种阵法都是由此演变而来。
在“丘井之法”中,为了便于统一指挥,定下阵法的基本原则,布阵时采取“五为阵法,四为闲地”,“虚其中,大将处之”的方法。所谓“五为阵法”,是说战斗队形排列成五个部分,“四为闲大”是说队形之间有四块空地。“虚其中”是说队形中央为指挥官的位置,不是作战部队。
后来“丘井之法”总结成文字,称为《握奇经》,又叫《握机文》。若整个队形所占地域用方形考虑,按照九宫把队伍分成九份,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营分别命名为风、云、地、天,这四营为四正军。左、右、前、后四营分别命名为龙、虎、鸟、蛇,这四营为奇军。剩余中军的部队为将领掌握的奇。这是全军预备队,将领掌握的奇军即为机军,所以有个成语叫做随机应变。
到后来,其后中央部分空了起来,由大将居中指挥。由前后左右以及四个角落的相连环绕,在四周成为八阵,由九宫演变成八个方阵,这被命名为八卦。后来阵法演变,可以按类型分为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等。
这些阵法中最基础的是方阵是冷兵器时代,军队战斗的最基本队形。大的方阵都由小的方阵组成,这就叫“阵中容阵”,孙膑认为方阵应该“薄中厚方”,就是说方阵中央的兵力少,四周的兵力多。中间兵力少,可以虚张声势。四周兵力多,可以更好的防御敌人进攻,方阵是一种攻
防比较平衡的阵型。指挥等金鼓旗帜一般部署在方阵的后方。两翼薄弱,适合进攻。在井陉之战中,韩信采用的就是方形阵,配上三面环水,阻止了士兵的溃逃与敌军的包抄,用三万老弱,击溃的赵国二十万大军。
圆阵是为了进行环形防御的。金鼓旗帜部署在中央,没有明显的弱点。疏阵即疏散的战斗队形,方阵圆阵等均可疏开为疏阵。疏阵加大行列间距,通过多树旌旗、兵器、草人,夜间多点火把,以少数的兵力显示强大的实力。数阵就是密集的战斗队形,集中力量进行防御和进攻。锥形阵就是前锋如锥形的战斗队形,锥形阵必须前锋尖锐迅速,两翼坚强有力,可以通过精锐的前锋在狭窄的正面攻击敌人,突破、割裂敌人的阵型,两翼扩大战果,是一种强调进攻突破的阵型。雁形阵是一种横向展开,左右两翼向前或者向后梯次排列的战斗队形,向前的是“v”字形,就像猿猴的两臂向前伸出一样,是一种用来包抄迂回的阵型,但是后方的防御比较薄弱。而向后的排列的就是倒”v”字形,则是保护两翼和后方的安全,防止敌人迂回,如果两翼是机动性比较强的骑兵,则在静止时,可获得处于中央步兵的保护与支援,而又可发挥进攻骑兵的威力,增加突然性。钩形阵正面是方阵,两翼向后弯曲成钩形,保护侧翼的安全,防止敌人迂回攻击后方指挥金鼓之所在。玄襄阵一种迷惑敌人的假阵,队列间距很大,多数旗帜,鼓声不绝,模拟兵车行进的声音,步卒声音嘈杂,好像军队数量巨大,使用各种
第十九章筹备登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