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失利退回幽、并两州,司马越方人员的士气顿时跌到了谷底,大家都开始害怕朝廷的追究了,参加谋反当然是满门抄斩自不用说,军中怨气更是厉害,因为许多将士都是被司马越蒙骗裹胁而出战的,用所谓‘天怒降灾,清君侧’傻瓜都明白的借口。若是成了还好说,他们自然愿意支持,但是这种事情,在内部不团结的情况下失利,迎来的必然是: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不落井下石背叛自己人,如何能取信朝廷而谢罪啊?
所以,司马越内部现下急需一个‘振奋’,来缓解矛盾,可这个‘振奋’却并不一定要出自军队打胜仗。
“王爷,事不宜迟,您应当火速赶往晋阳称帝,这样才能稳定人心,名正言顺的继续同司马遹小儿(皇帝)作战。”王衍提议道。
“这恐怕不妥吧?本王才两州之地,就枉自称帝了?还是先把那愧对祖宗的家伙赶下来再说吧!?”司马越听到王衍劝他称帝,心里十分高兴,但又不好表现出来,打算在口头上再推辞几次。
司马腾看哥哥听了王衍的话眼睛都发亮了,他能不知道自己哥哥所想吗?更何况自己哥哥做了皇帝,自然不能亏待自己,也可以官升一级,做个王爷。不必再做那个皇帝的远房亲戚了,不待见的很。也劝道:
“哥哥你就别推辞了,要是大家没您这跟主心骨,就要散了!”
“王爷,现在朝廷正忙于平复四处的叛乱,军队四处奔波。哪有心思再顾我们啊,这可是王爷的大好机会啊。特别是益州李雄已经攻陷成都,基本占了整个故蜀地。臣与巴氐李家还有些交情,请王爷让臣修书一封,劝他向王爷称臣、贺王爷称帝。”
王浚自从攻永宁城失利退回幽州后,也在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势力,他软硬兼施,在好几股胡人势力中混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并且带着胡人军队四处欺负附近聚居的小部族,甚至连并州北部的五部匈奴也征讨过,顿时在北方声名大起。当然也大大的得罪了刘渊和五部匈奴,王浚的水平也始终有限,还需要紧紧抱着司马越的大腿不放。司马越的心思那也是路人皆知啊,谁会傻的去阻止他称帝呢?
而他当然也不知道,在场有一人正愤恨的瞪着他,此人就是刘渊,名义上的五部匈奴首领,单于。他能不恨吗?有人带着别族欺辱他的部族,抢走他们的妻女、牛羊...
五部匈奴原本就是降汉的南匈奴,南匈奴当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匈奴了,它孱弱的很,依靠东汉朝廷的扶持和不断吸纳降众,至北匈奴破灭后才开始拥有了二十五万的人口,五万的军队。后来发生内乱又再进一步被东汉朝廷内迁。东汉末年受本民族贵族以及汉族割据势力驱使,匈奴人也卷入了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当时,袁绍、袁术、曹操和董卓等军阀的阵营中都有匈奴人,匈奴也由此进入了中原腹地。后来曹操统一北方,逼降南匈奴末代单于呼厨泉,对南匈奴采取分而治之和限定居住范围的政策,以便控制和削弱他们的力量。把匈奴分为五部,虽设单于庭,但单于却困在邺城,五部帅虽也分驻五部,但家都安在晋阳。匈奴的部落组织虽然保存,但匈奴上层贵族已不能直接统治他们的部众,统治的实权已转移到曹魏手中。从此,南匈奴部众被纳入曹魏政权体系,他们接受所在郡县地方官的管理,并被编入户藉,与汉人一样都是平民了。
晋承袭魏制,五部匈奴当然也继承了下来,而刘渊就是五部匈奴当年在洛阳的质子,现在落在司马越手上。天下呈乱势,很快就要大乱了,刘渊当然不甘心就这样闲着!他中年时候就帮着晋庭带兵打战,竟然没有败过一场!是一位有名的将军。但每次打完仗后,晋庭很快就收回他的兵权,晋庭十分不信任他,十分提防他!连司马越也是如此,虽然对他十分恭敬,经常让他参加会议,却从来不让他带兵!也不让他回到五部匈奴。现在司马越攻洛阳失利,却要称帝,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末将愿为王爷收复五部匈奴!让他们为王爷所用,奉王爷为帝...”
......
而在益州成都,也有一番称帝的争论:
“我本就是你们推举的首领!你们别逼我。”李雄眉头一竖大喝道。
“将军!”众人立即就不愿意了:现在整个蜀国都打下来了,你不称帝,我们可怎么办
第七十六章 李雄称王-巴氏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