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之前,儒家文人的标准便是“君子六艺”,强调的是文武全才。
在宋朝之前,文人是很能打的,读书人的标准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可是赵宋得国不正,是欺负孤儿寡母得来的天下,非常害怕后人向自己学习,于是到了赵宋,扬文抑武,以文治武,提高了文人的地位来打压武人,可是别忘了,那个时候的文人强调的是文武全才,武力值不比武人来得差,于是文人也遭到了阉割,“文而不武”成为了文人的标志,科举也将骑、御这些方面给剔除了。
这就好比以前的高考是没有体育课的,那么体育自然就不会被受到重视,体育课也经常被其他老师理直气壮地霸占了;然后国家意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高考有了体育分,那么体育课自然就被重视起来了!
国家只要有心,利用政策就可以调节改变很多现象!而皇家商行的这些股东恰恰就是能改写政策的这些人。
在利益面前,很快就有人提出应该恢复君子六艺,将君子六艺全部纳入科举考核,这个提议很快就被朝廷通过了。
光是这样还不够,你皇家六艺学院的学费太贵了,有些人就跑到别人的学院去学,在哪学不是学啊,哪里便宜我往哪去!
看着这些小钱钱赚不到,皇家商行的这些股东怎么能容忍?于是一项律法又通过了,凭着皇家六艺学院的各科证书,可以在科举得到加分,加分不多,也就每科1分,但是在激烈的科举考试中,每一分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分之差很有可能就是天与地的差距,何况每一科加一分,六科就是六分!六分啊!
为了配合加分,皇家商行的这些股东直接将科举改成了计分制,理由是为了防止科举舞弊,有部分考生投机取巧,专门针对主考官的爱好来答题,不公平,非常的不公平,现在改为计分制,共设五名主考官,每一名主考官采取打分的形式评卷,取平均值为准!
这个计分制一出来,便受到了广大考生的一致好评,只要能杜绝舞弊,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是举双手赞同的。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事能让这全天下的读书人统一的话,那么非科举舞弊莫属了。
要知道自古以来读书都是很费钱的,可是在太平年代,读书又是普通人唯一的上升渠道,所以只要稍微有点家底的,都会供孩子读书,期望能有朝一日鲤鱼跃龙门,有些地方甚至是举族供养一个读书人,只要稍微有点希望,借贷也在所不惜!
如果是自己学问不行落选,那么谁也没话说,继续苦读就是了,但如果是因为有人作弊的话,那么所有人都会群起而攻之!
可是高中科举的诱惑又是这么的大,肯定有人会动起了歪门邪念,早在科举刚刚推广的唐代,“试之日,冒名代进,或旁坐假手,或借人外助,多非其实。”(《新唐书·选举志》)
古人为了作弊,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又以贿赂主考官最让人深恶厌绝!
主考官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在人情世故和金钱面前屈服!
如今科举改成了计分制,还设立了五个主考官评卷,那么你得提前搞定五名主考官,这难度一下子就提升了五倍,有这个能量的,基本上也就不用参加科举了,直接可以荫封了。
至于说皇家六艺学院的证书可以加分,那你也不看看人家皇家六艺学院的师资力量,都是名闻天下的大儒,而且人家皇家六艺书院严格管理,学费就是学费,想要拿到证书,你得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行,通不过的话,证书是没有的,想要再考,必须重新再交一笔学费!
朝廷对于加分的解释是这样的,皇家六艺书院的师资力量是天下最好的,考核制度也是天下最严的,能在皇家六艺书院取得证书本身就是能力的体现。但是马有失蹄,人有失手,有些时候发挥失常也是有的,那么为了不让真正的人才流失,所以有了加分项,而且也不多,就一分!
皇家六艺书院爆了,直接被挥舞着银子的读书人挤爆了,在科举考试中,每一分都是至关重要的,何况皇家六艺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
第六百四十五章 一条小财路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