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陈非和县领导提了所谓的大投资之后,县领导班子前来磋商越来越频繁了。显然,大投资战略在中国一线二线城市已经实践了很多年,成果是累累的。
就连许多的小地方,实践了大投资后,也能实现脱贫致富。只不过,过去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提高就业率、增进出口、招商引资等等经济发展口号,是老生常谈,谁更重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已。
不过,各种的经济崛起的手段,也只有大投资战略是最适合中国大多数的地区使用,其他的手段局限性太多,成功率不如大投资。
实际上,大投资也是一个穷县,迅速的脱贫致富的最佳战略手段。比招商引资等等手段,效果更明显,也更持续。
而大投资之所以是政府拉动的,因为企业不愿意做活雷锋,做这种对经济发展长远有利,对提高当地经济水平有利,但是对企业投资回报率没有明显的诱惑力的项目。
由于企业不可能去做,所以这种大投资战略,只能是政府去做,代价不外乎是政府的财政上增加一点账面的赤字而已。
不搞大投资,就对不起老百姓,对不起还未脱贫的父老乡亲。
不搞大投资,就对不起祖国人民,对不起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原本是中国官员无意识的搞大投资,还是不成体系,未将这种经济建设实践提升到理论是高度。
而陈非提出了大投资理论,着实让县里面的官员惊为天人。
大投资怎么搞?借钱搞,想出牛逼的项目,向上级领导要钱,向银行借钱!
借钱要钱不够怎么搞?卖土地搞!
要大胆的卖,用甜头吸引一些商人投资建设发财,逐渐卖地的价格可以逐渐的涨上去,反正也不外乎是出售土地几十年的使用权。
卖地的钱,再变成各种基础设施,进一步增进土地的价值。如果有余钱,还可以搞搞民生,搞搞教育,搞搞公益什么的。
等到有钱搞大投资,资源、人口红利都激活了,自然是能创造经济奇迹。大投资能在中国行得通,本质上还是因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实在太好了,绝大多数劳动力都经过了基础教育。也只有经过了基础教育的劳动力,才是人口红利。
文盲为主的劳动力,过多是负担。但是,受教育的劳动力,却的人口红利和经济发展的潜力。
大投资战略此时搞,正逢其时。建国之初前30年,既然没有钱,又没有人才去搞。而21世纪初,中国一个县的人才储备,是可以和建国初一个省受教育人才相比。
建国之初,文盲遍地,小学文凭,都能当大用!
而现在人才严重的过剩,工厂流水线的普工,很多的都是大学生。
大学生遍地走,研究生多如狗,工程师比例占据世界6成以上。人才堆砌过剩的中国,已经储备好了足够多的人才,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投资。
不搞大投资,不但普通的劳动力资源不能被激活,就连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资源也大量被闲置。
如果不搞大投资,不但是对不起未来的后辈,也的对不起当代人。
实际上,只要一堆项目上马,众多劳动力被用起来,让投资带动全县经济腾飞,这已经是对得起地方了。本质上,穷人、富人,都是大投资战略的受益者,没有大投资,就没有经济腾飞,也没有未来可言。
听闻陈非的大投资理论后,众多的官员一个个进行了相关的询问,将大投资可能遇到的种种难题,都与陈非探讨。
这让陈非这个半桶水,被问的很心虚,只能绞尽脑汁的回忆a时空的未来发展路径,对b时空进行指导。
如果说,陈非一开始于官员交往,要么觉得官员是混日子的蠢货,要么觉得其纯属作威作福。不过,实际交往中,发现不少的官员,都是有点那么天真的理想,希望做事。
你可以说他好大喜功,可以说他目的是升官发财。但是实际上,很多事情做比不做强。
比如各种基建,不做的话,全县100多万人口八成是农民,一年人均gdp仅是两三千元,穷的叮当响。
政府不搞大建设,城市内两成的人口中,至少有五六万人是整天没有工作的,在棋牌室等等场所虚耗光阴而已。
第一百四十一章大投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