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 好事来一串

    张向北他们的“随手帮”活动也开足马力,迅速地发展,随着帮扶的农户越来越多,和整个贫困乡贫困村的进行帮扶,他们的这个活动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央视和《人民日报》都派出记者到杭城,采访了张向北和吴欢。笔砚阁  m.biyange.com

    接着,记者们还奔赴全国各地,采访被他们帮助的困难农户和贫困乡村,所到之处,面对着记者们,被帮助的农民和当地的乡镇政府,村两委,对“宅鲜送”的“随手帮”活动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记者们回去之后,关于“随手帮”活动的系列报道,就开始在央视和《人民日报》连续出现,还都加了编者按,对“宅鲜送”“随手帮”活动的立意和宗旨,大加赞扬,赞扬他们这种把慈善活动和本公司的业务结合在一起,力所能及地去帮助贫困农民的行为。

    “要是我们全社会所有的企业和个人,都能伸出你们的手,随手帮助一下广大的农村和农民,我们的三农问题和脱贫攻坚就不难解决,我们必须为这种实实在在的,而不是搭花架子、完成任务式的扶贫活动给予掌声!”

    央视在他们系列报道的编者按里这样说。

    这些报道和肯定,让“宅鲜送”声名大噪,对他们来说,既是雪中送炭,也是锦上添花。

    与此同时,老拖编写的,根据他们“随手帮”活动创作的婺剧,也由向南他们在杭城各区县巡回演出,杭城的新闻媒体,应市委宣传部的要求,跟踪报道了这次演出活动,一时之间,你打开杭城的报纸或是电视,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和看到“随手帮”这三个字。

    和“随手帮”一起出现的,自然是“宅鲜送”,中央级媒体都已经开始系列报道了,杭城本地的媒体,当然更要不遗余力。

    随着“宅鲜送”和“随手帮”活动的声名鹊起,很多人到张向北他们“宅鲜送”的官微下面,还有他们个人的微博下面留言,对他们的行为大加赞赏。

    都说他们是血管里流着道德的血的良心企业。

    还有很多人进他们“宅鲜送”网站,在网站的社区发表长篇大论,更有一些老同志,看完电视或放下报纸,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拿起电话就拨打他们的800客服电话。

    这些电话打进来,不是订菜,而是夸奖他们,说是要一吐为快,他们客服的工作量因此增加不少。


    报名参加他们“随手帮”活动,要求结对贫困农户,或直接给活动捐款的人大幅增加。

    同时,也有很多人涌进“每日鲜”的官微下面,或到他们的平台留言,纷纷责骂他们,问:

    “‘宅鲜送’在做‘随手帮’,你们除了剽窃人家的专利,还能干什么?”

    “什么叫‘来得早不如来得好’?说说,你们比‘宅鲜送’好在哪里?臭不要脸的!”

    还有人问:“你们能做到不卖隔日菜吗?哼,料你们也不敢。”

    “敢不敢说说,你们的菜和‘宅鲜送’相比,谁更新鲜?”

    “每日鲜”似乎一夜醒来,感觉自己正遭受无妄之灾,所有的箭都射向了自己,把他们射成了一个大筛子,百孔千疮,怎么手忙脚乱地应付都来不及。

    这都什么事啊?

    做电梯广告的广告公司老板打电话和周若怡说,已经出现了好几例,有人在电梯里,直接用记号笔在“每日鲜”的广告上,打了一个大叉叉,还有人写了“骗子”两个字,这在我们这么多年的电梯广告里,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这一段时间,马老师风头正健,他在结束全球各地的演讲,回到杭城的时候,才蓦然惊觉,他们的“每日鲜”已经处在漩涡的中心,两家彼此竞争的公司,一家在鲜花和掌声之中,一家已经成为众矢之的。

    冷静下来想想,他这才发现,“宅鲜送”那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举动,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把“每日鲜”紧紧困住。

    有关系不错的前同事打电话和吴欢说,老马发脾气了,还召集开了几次会,让大家想应对的办法,但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办法,“宅鲜送”除了那个侵权官司,就没有一件事情是针对他们“每日鲜”而做的,“每日鲜”不能直接对“宅鲜送”进行反击。

   



2102 好事来一串  
眉师娘推荐:  说吧,秘密  何以方圆  抚剑吟啸  茫茫黑夜漫游  茫茫白昼漫游  梅城  
随机推荐:  妖怪茶话会  王婿  大明流匪  此情惟你独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360搜"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