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捧着书本苦读的时候,哪一个书生没有憧憬过高中进士,蟾宫折桂的场景……可谁能想到,竟然是如此凄凉落寞,就连会元都变得没什么滋味了。
“我要回去了,你们也早点回家吧。女孩子不要在外面乱逛,免得家里担心。”林环嘱咐了两句,就匆匆告辞。
兰欣和宝庆互相瞧了瞧,这个会元人不错啊!明明考了第一名,没什么骄傲的,猜出她们身份不一般,却也没有自卑,言语和气,最最重要,人长得还不错!
“我有些同情他了。”兰欣默默道。
宝庆想了想,“咱们去问问于谦哥哥吧,他会有办法的。”
……
“科举的确式微,而且前途越来越不好,这一点所有人都已经意识到了。”于谦沉声解释道,他跟在柳淳身边,自然比寻常人清楚太多,所谓交通大学啊,蹇义的案子啊,正道书院啊,这都是表面现象,并不是真正的核心因素。
最关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兴学!
没错,自从朱棣决定不计一切代价,投入兴学之后,科举走向没落就成了必然。
兴学,教的是什么?
俩字,科学!
有人要问了,兴学教四书五经行不行?
不行!
道理很简单,任何国家,需要做实事的人,远远多于动嘴皮子的。假如大举兴学,只培养出一群读圣贤书的士大夫,以大明的国力,势必没法奉养这么多嘴炮高手。
大举兴学的本质,有点类似网络普及,说白了就是知识传播面变宽,知识的价格下降,获取变得更加容易。
在电视时代,塑造出来的大师名家,站在三尺讲台,以面对初中生的方式,侃侃而谈,讲述文学历史,这样的人物,是经不起网络的全面冲刷的,很快权威被干掉,学术偶像被击败,只落下满地的鸡毛。
以此来推测兴学的结果,也是类似的。
人们普遍知道四书五经上面讲了什么,传统士大夫嘴里的微言大义,也变成了人人皆知的俗语。
当大家伙都知道的时候,这玩意就不值钱了,没法糊弄人,没法坐享其成,衣食无忧。
众多的读书人需要掌握真正的本事,才能寻找到更好的工作,享受更体面的生活。
“拿咱们二师兄来说,他现在兴修铁路,一个懂得测绘的读书人,可以立刻授予参政头衔,负责一段铁路的工作,等这条铁路修完,估计这些人都能出任布政使一级的高官,俨然封疆大吏。”
于谦笑呵呵道:“再看看科举呢,就算考上了状元,也不过是从六品的翰林修撰,想要升任侍读一类的官职,没有特殊机遇,至少要九年的时间。九年啊!”
于谦笑道:“等他们把板凳坐热了,估计科举还能不能存在都不一定了。毕竟地方官吏要负责的事务太多了,不掌握新的知识,是绝对会被淘汰的。”
于谦还真揭露了一个无情而残酷的事实,时代的进步,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着旧事物的淘汰,昔日的天之骄子们被打落凡尘,他们引以为傲的东西,变得一钱不值,落差之大,实在是太让人憋屈,抓狂了。
“不管怎么讲,我们都是中了贡士的,殿试又不会黜落,最差三甲同进士,也能外放县令,当个百里侯,还有什么不知足的,是吧?”
会试最后一名高翰拍着胸膛,给大家伙打气。
听他这么一说,会馆里的贡士总算好受一点,没错,能当知县就已经很好了,应该知足。
可很快有人摇头,“我看没有那么简单,高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又一位站了起来,“陛下去岁就说过,要以修路为施政重点,太傅执掌官制革新,迟迟没有动静,其实是在等!”
“你们想想,为什么负责修路的那些人,能挂上参议的头衔?这参议又是什么?”
这些贡生有志仕途,当然不都是书呆子,按照明制,在布政使之下设左右参政,分守各道,并分管粮储、屯田、军务、驿传、水利、抚名等事,为从三品官职。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左右参政是无定员的,也
第765章 会元都叛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