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戒》曰:
炎黄之后,天下扰攘。揭竿聚义,四海浮荡。
上古大陆,奸臣篡祚;妖匪横行,绿林八方。
断河内外,廿国分庭,天山南北,百族高张。
群豪并起,众杰称王。甲兵既殁,五帝三皇。
千秋基业,尘土之茫;万载鸿图,浩浩汤汤。
正所谓:
天无恒道,道亦非常。有道则主,无道则亡。
有辞赋为证:
古人云:天者九重,据中为帝。进则杀群豪平天下,退则摄诸侯枕江山。故古之帝王皆宫门九重,皇城百道,以居域中死生之地,而镇之以九鼎,是为社稷。
思其江山之所得,可谓九死一生。当是时也,群豪并起,众杰称王。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爪牙之士谋略于朝,纵横捭阖,翻云覆雨;百万之师鏖战于野,伏尸掩地,流血漂橹。狼烟万道,溃军千里。昼起攻城,夜继拔邑。略地九州,逐鹿中原。战连三年,征伐数岁。烽烟蔽日,数月不散;黑血染河,经年不流。中原之地,百年之业,今俱为灰烬。诸王对垒数年而不能败其一,而后思退守寡城孤地,欲求苟安于咫尺弹丸之隅。唯帝者厉兵秣马,养精蓄锐。当其挥戈东进,马踏西关,南卷江表楚蛮之地,北并河西戎夷之城。八荒既定,四海皆平。然后拾九千级而入主九宫,祭告天地,帝王之位始定。
乱后新岁,民生凋敝,哀鸿遍野。摄政之要在于抚民而安邦。于是召告天下曰:今吾为民主,担天子之责,当为民请天命。行休养生息之令,定四方守戍之制。且因地之远近,广狭,险易分天下万郡,任牧伯,加守尉,而定官道。亲贤臣,远小人,行周公之吐握,效孟德之未襟。衣不重彩,食不加肉。必躬亲而自耕,时斋卧而听竹。苦心经营,筚路篮褛。于是汉有文景,唐有贞观,百姓喜乐,乾坤宁安。及至数岁余,晨起而视天下之民,皆乐业安居。昼不拾遗,夜不掩扉。偷盗不行,贼匪未起。边疆宁息,兵甲封尘。狼烟已去,牧笛徐来。以此视之,天下太平矣。
先王已逝,而子孙继之社稷。然子孙不知得天下之苦,治天下之艰,以为今天下已定,世间太平。渐厌市井之声,而烦忠谏之言。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天下之大生其傲恃之心,地物之博萌其侈靡之念。闭九宫之门而绝若市门庭,居中极之殿而断恤民之心。****之心日益骄固。于是起十万狼烟以戏诸侯而求褒姒一笑;馋千里荔枝而死良马以博玉玉环回眸。无视朝内权臣当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见国外乱贼四起,归之者众,叛之者寡。古人云:“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此之谓也。方叛军兵临城下,围城数重,方知乞敌缓师,以求自保。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于是邯郸为郡,建业易主,万阁之城付之一炬,皆为尘土。
呜呼!此岂非夺天下易,守天下难也哉!子孙不思所得之辛苦,而徒安然享之;不念治世之利害,而皆哓然暴之。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故江山易主,九宫新人,非天欲其更易,而皆出于人也。古人已逝,唯留遗恨;今人登台,将欲何为?唯开九宫之门,引市井之声以自戒,明天下之势而校行。权者向道,官者自廉。而后天下之民归焉,天下之心顺焉。天下之民归,天下之心顺,乃曰得天下也!
话道是:昔混沌未开之时,祖皇盘古挥舞着巨斧劈砍了一万八千年,终于将这混沌打破,覆者为天,偃者为地,自此清浊二分,天地开辟。盘古顶立于天地之间,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再有一万八千岁,天地日远不再合和,盘古力竭身亡,左眼化日右眼为月,毫毛成星,吐气成风,喘息为云,落泪变雨。他身躯倒下,肉体成了山川,骨头成了矿脉,血液成了江川大海。
盘古虽然倒下,但是支撑这方天地、决定了时空生生不息的生息之源——盘古之心却未湮灭,落在大陆西北的深处,每日生长一丈,日积月累,又经万八千年,在洪荒大陆的西北处生长出天之柱山——不周山,即后来史书所载之天山也。《天地经?大荒西经》里记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所谓不周,即表无名,无名者,
序章 《帝戒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