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本朝的一大弊政!”
“我明白了。”张永安叫仆役送进来一壶南酒,替吴伯与斟了一杯,说道:“以后和记的郡太守,权位极重,可能优秀者直接封爵,又或是有名望的郡守,可以直接入中枢为要职。”
“对。”吴伯与道:“然而并不是太容易,光是草原上就几十个郡了,我想以后可能还是要分省,各省也就是对应现在的行军司,五六个乃至十来个郡并不大,或是力量也并不太强,可以分省,各省再任主官,可能是总督,也可能是巡抚,名义无所谓,那时候的各省的主官,才算得上真正对应两汉的郡太守。”
“原来如此。”张永安轻轻啜饮一口,笑道:“那就再看看风色,等一等再说。”
“一开始的郡太守,还是有优势的,易升迁,将来分省,各总的主官,肯定也是以任过郡太守职位的为主。”
吴伯与叹道:“唐之刺史其实也对应更大的郡太守,两汉时国家不大,郡守不多,以名臣任显职可以。唐时州郡数量太多,朝廷已经不能有效管理了,只能再分道选任刺史。唐初时国势强,和刺史人选和地方优秀的人才很多相关。到大唐中期后,节度使和观察使冒起,并且权势太大,刺史成为其下属。中枢用了很多办法也没有办法解决,刺史弱了,地方上节度使成为藩镇,格局不同,中枢的力量自然就弱下来了。唐时想加强刺史,削弱地方财权和拿回人事权,都不奏效。想叫宰相出任节度,效果也不是很好,到了唐末,很多中枢出镇地方的节度一样割据。可见用人不是关键,关键的还是张大人所说的,在于制度。而宋人则从唐人手里吸取了教训,把地方兵力,财权,政权,法司之权一律收回,中枢太强,地方太弱,也是出了极大的偏差。地方对外来的敌人毫无抵抗,直捣中枢后国家就完了……张大人说,自古以来灭国千奇百怪,亡国如北宋那样憋屈的,千所未有,大约也后无来者,我也是深以为然。”
“总之。”吴伯与最后道:“郡太守制和中枢的改相国制对应,财、政、军、法,地方有很大权力,太守也有权威,但最终还有节制,达到一个良性的效果,具体怎样,确实如永安兄所说,还得再看看。”
“张大人才是有大胸襟大抱负的雄主,真是五百年都不一出。”张永安激动的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大笑道:“不管怎样,本人对和记的未来还是相当看好,我二人能有幸到和记效力,也真是三生有幸。”
吴伯与这一次没有说话,只是举了举杯,也是和张永安一样,一饮而尽。
……
已经打了二更更鼓,宫中原本应该四处寂寂无声才是,只有值更的宫女会不停的摇着铃铛四处值更行走。
乾清宫象是矗立在黑夜中的怪兽,庞大而危险,到了夜晚这里守备相当森严,不少拿着铜拂尘的小宦官在守备太监的带领下把这座宫殿和别的区域隔离开来。
夏夜的风很大,夜风呼啸而过,在硕大的乾清宫殿前的广场上过来一队打着灯笼的赶路的身影,从他们的行进路线来看从是会极门那边穿梭而来,几十个人提着灯笼赶路,在黑漆漆的有风的夜里,灯影被吹拂的不停摆动,象是在暗夜里穿行的鬼魅一样。
听到声响,高潜起怒声道:“是谁,这时候敢在宫中随意行走?”
这样的起更之后的夜里,几十人明火执仗的在宫中行走,并且走到乾清宫这边,到了明天就会引发轩然大波,天启皇帝定然会震怒,并且外朝会知道消息,一定会有御史上书要求皇帝严明宫中风纪,以防小人生事,引发不可测的后果。
就是说,这事情不小,处置不当要死很多人。
高起潜身上的汗毛都炸起来了,他的第一反应是怒斥,第二反应就是想转身逃跑!
如果来者不善的话,他们这些人将会是第一批被杀掉的,死在这汉白玉的台阶下,死在天子寝殿之前,似乎也算是死得其所了,但无论如何,能不死的话还是不想死。
随着高起潜的怒斥,数十个拿着武器的小宦官也围了过来,各人都壮起胆子站在高起潜身侧,不论如何,高起潜相貌威武身材高大,在宦官中是异类,给这些小宦官相当的安全感。
“吵什么。”不远处传来熟悉又威严的声音,听到这
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