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永乐三年。
自建文四年改成洪武三十五年之后,距今已经过去了三年半的时间。
这三年半的时间里,大明休养生息,靖难四年打出去的元气开始慢慢的恢复。
在一系列的国策之下,国库开始逐渐的充盈。
有了钱,永乐皇帝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首先在辽东以北努尔干都司以南的松花江流域建设了龙江造船厂。
大明的宝船队所需的船只已经全部建造完毕,现在是永乐三年开春之时,也是朝廷定下下西洋的日子。
从龙江造船厂造出来的新的宝船已经从北方沿着大明的海岸线来到了应天的宝船厂,与应天宝船厂建造修缮的宝船合为一处,这里便是马保下西洋的出发地。
这是大明朝的一件大事,下西洋是大日子,朱松自然而然也要出现。
马保身穿永乐皇帝御赐的蟒袍,身上披着的,是韩王送的斗篷,他来到朱棣的面前跪下。
朱棣笑呵呵的看着马保开口说道。
“马保,今天是你下夕阳,扬我大明国威、维持南洋诸国情谊的大日子,朕今日封你为宝船正使,赐你新的名字,从今天开始你就叫郑和。”
郑和闻言,拱手恭敬道:“臣,郑和,定不负皇上所托!”
朱棣笑着将郑和扶了起来,随后低声的在郑和的耳边说道。
“你带着宝船队,要暗地里查找建文的踪迹,找到建文,把他带回来,若是带不回来就地诛杀!”
郑和重重的点了点头,低声的回答道。
“请皇上放心。”
郑和退到了一边此时王景弘也来到了皇上的面前跪下。
“皇上圣躬金安!”
“朕安,起来吧,王公公以前就是在太祖高皇帝的身侧伺候的,心细如发,事无巨细,今日封你作为宝船副使,与郑和一同下西洋,朕很放心。”
“时候也不早了,今日风平浪静乃是上天护佑我大明,护佑我大明宝船队顺利起航,你们两个赶紧登船吧,朕在应天早日等着你们俩归来。”
“臣遵旨!”
宝船正使、副使上了船之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宝船厂是好不热闹,周围里里外外的围了三四圈看热闹的百姓们,远远的看到朱棣的身影,百姓们就山呼万岁,这让朱棣的心里很是高兴。
朱棣看着朝着自己跪倒的百姓们,朝着百姓的方向挥了挥手,笑着对一旁的朱松说道。
“靖难之后国力恢复的不错,老百姓们实实在在地跪一下,叫我一声万岁比喝了蜂蜜心里还舒坦。”
朱松笑着回答道:“皇上的功绩上天看得见,百姓们也看得见。”
“只可惜那些靖难遗孤看不见。”朱棣眯了眯眼睛:“这几年你抓到了不少的靖难遗孤,可是他们没一个知道建文的下落,你说建文是跑到哪儿去了?他会不会真的飞上天了,成神仙了?”
朱松细细琢磨皇上的话,然后回答道:“那应该不会吧,朱允炆有什么功绩足以成仙嘛,显然是没有,而且臣弟也不想皇上,知道太多炼丹成仙之事,皇上千万不要走秦始皇的路啊。”
朱棣听了之后哈哈大笑。
“朕岂是那般糊涂的人?始皇帝英明神武,晚年却看不淡生死,真是可惜呀,秦二世而亡,就是因为他,给汉朝做了四百年的嫁衣。”
“北方的鞑靼又开始不老实起来,国家修宝船,如今宝船队成功下了西洋,已经逐渐离大明的国境远去,朕现在真想干脆出兵将他们一举歼灭,让后世儿孙永不受战乱之苦,你觉得如何?”
朱棣一边走着一边问朱松的建议。
朱松闻言细细的琢磨了一番。
“皇上现在大明的国库,虽然已经充盈了许多,但修永乐大典仪式现在也刚刚敲定下来,前几年解缙大学士修《太祖实录》修的不错,臣弟以为先进大学士可以回到内阁了,永乐大典可以开始修了,至于北方,现在还是要以和为贵呀。”
朱棣在问朱松的意见之前,其实已经问过太子了,太子的回答和朱松的回答可以说是出奇的一致。
“你和老大的意思
第四百七十八章 郑和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