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潭驻守奉城期间,日人觊觎,
交涉棘手。有一次,几只日本小船在江中游荡,寻衅滋事。
马龙潭得报后,深知此事绝不简单,因为自前一年以来,
日本人就积极策划前清遗老遗少组成“宗社党“,意欲扩大势力范围,在东北搞“满蒙独立“。
这次行动就是日本人为行动找的一次挑衅借口,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起大的冲突,后果十分严重。
马龙潭刚柔兼施,经权并用,将一场危机巧妙化解。
后来日本人知道马龙潭在此镇守,再不敢轻易挑生事端,东边一带得以粗安。
而在洮东一带吴俊升驻守的防地里,因处理不善,摩擦不断,
不但令当地守军十分头疼,更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从这件事也可看出马龙潭的文韬武略。东北王张作霖也常说:“东边得马中将龙潭兄震慑,使我无忧。“
当时东北地区的军事力量成份十分复杂,大部分人都是怀着个人野心,目的就是为了升官发财。
唯有马龙潭,始终怀着一颗救国爱民之人,当他看到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挽救危局时,
就将“保境安民“作为自己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管时局如何变幻,
始终没有动摇他保境安民的决心,并收到了良好效果,这在清末民初的官场中实属凤毛麟角。
辛丑年,匪首林七纠集党众数千人盘踞凤城,马龙潭奉檄率队进剿,
连战连捷,主力被消灭后,余匪缴械乞降,治安得到控制,明显好转。
光绪十四年,马龙潭领右路巡防营统领,驻守凤城。
到任之后,就以除暴安良为要图,数年之间,有贼必获,无案不破,使当地的群众过上了较为安定的日子。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相应,海内鼎沸,清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凤城因历史、地理位置特殊,情况极为复杂,既有革命党人的奔走,
又有一些散兵游匪假借革命之名想火中取栗,扰乱治安,形势很不稳定。
马龙潭作为一代俊彦,对形势有着深刻的分析,他知道大清气数将尽,
这时很多人劝他适应形势,附庸革命。但马龙潭对此却有更深刻的思考。
他知道坐镇东北的赵尔巽老奸巨滑,在等待观望,一旦自己先行一步,
被他拿住把柄,兴兵讨伐,则遭难的还是凤城百姓。
特别是他考虑到日俄一直觊觎东北,如果乘隙而入,则祖国山河有陷于外虏之手之虞。
他下定决心:保全国土,怜顾邦本。为了防止外虏觅隙寇境,他日夜警备,发奋练兵。
为不滋内乱,他尽量减少百姓的负担,减免赋税尽杂捐,并重视“兴学育人“。
当时很多知交为他的命运担心,但马龙潭全然置之度外,并向挚友写信,
倾诉衷肠:“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在锱基,不如等时。此虽千古一理,然吾一个微人,
难定乾坤亦难改乾坤,惟此心除尽力保民平安度日外,无第二思想矣。
“同时,还交待了自己的后事:“他日若果履所言,尚望弟念及累年交情,为吾收尸,为吾招魂。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吾心吾意,天尽知之。
“其情其为,令人动容。迨大局既定,凤城百姓得以无恙,事后追思,阖城无不感佩马龙潭之远见卓识。
1912年,民国成立,马龙潭感到东北人民终于可以享受太平盛世了,
欣然赋诗一首“豪杰从来铁血多,莫将宝剑任空磨。健儿俱有好身手,愿与同胞贺共和。
“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这年年底,凤城人为马龙潭立功德牌,盛赞其功德,颂之曰“凤山常侍,
鸭水常流,公之功德,同此千秋。“由于兵连祸结,当时奉天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加之匪患猖獗,百姓苦不堪言。马龙潭治下的宽甸子,因捐税与官府发生冲突,
相持不下,一触即发,形势十分危急。地方官以百姓“聚众抗税“为由上报马龙潭,
马龙潭亲赴
第五十九章 青天将军马龙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