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隆帝将底下四人的反应看在眼里,这四人都是朝中重臣,他们要是反对,这件事便不成。
因此,他故意在最后才抛出这个话题。
朱自厚明哲保身不会表态;郝明宇和许原二人是能臣,不想卷入此事;唯一可能反对的只有关景焕。但自己同意了他关于太子的提议,此时他不敢不同意。
说起来庆隆帝为天下之主,百姓们总觉得皇帝高高在上,理应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才是。哪里知道皇帝的苦,御下仍需这重重心机。
哪怕是君权天授,但就凭皇帝一人,是无论如何也治理不了这江山的。需要臣武将,万众归心,才能将治理出这一片昌平盛世。
庆隆帝要做流芳百世的明君,那么就不能罔顾大臣的意见。
圣旨,不是皇帝一言而决。
草拟、制诏权在中省,这也是为什么庆隆帝一定要关景焕同意的原因。拟好之后,才会呈交皇帝加盖玉玺,再交给门下省审查用印,最后递交给尚省执行。
这套程序,缺一不可,才是被朝臣认可的、有效的圣旨。
当然,皇帝的家事,诸如后宫册封四妃以下的嫔妃、赏赐臣子、赏赐封号等与政事无涉的,就可以直接下中旨,由内侍省操办执行便是。涉及的银钱,也直接从皇帝的小金里出。
关景焕心头发苦,他刚刚为太子争取到戴罪立功的机会。
借此不仅可以从这次废太子的危局脱身开去,还顺道解开了三个月禁足的命令。代天子巡视灾区,更是进入官场的第一步,在自己的辅佐之下,只要太子能顺顺利利不出乱子,等回来后,便可以请奏观政。
如此一箭三雕之计,皇上既然已经答应,就没道理再让出去。
但是,自古以来,只有太子有东宫,还未听说其他皇子能设立詹事府。
这代表着,齐王拥有的权利,只比太子低一线而已。齐王此后可以正大光明的组建自己的班底,幕僚、武将、清客、亲卫,这意味着,朝中多了一个以齐王为主的利益集团。而太子这边,再也无法以私养班底为由,攻讦齐王。
他在心头转过无数的念头,有无数理由可以相劝、反对此事。可他若是说了,太子戴罪立功的事,恐怕也会被狠狠的打个折扣。
话头在嘴边转了几个来回,愣是说不出口。御房里明明置有冰盆,气温凉爽宜人,他却急出了一头一脸的汗,来回拿不定主意。
庆隆帝耐心的等了半晌,并不催促。
拿起手边茶杯,慢悠悠的喝了一口,才缓缓道:“怎么?关爱卿有别的想法?”
关景焕如遭雷击,心知庆隆帝不会留给他太多的时间思考权衡,咬咬牙道:“臣不敢,臣回去就吩咐中舍人拟旨。”
朱自厚掀了掀眼皮,心道:关景焕还是让步了。皇上心头到底是怎样想的呢?一边放过太子,一边又加强齐王的权势,难道是赛马制?如此一来,岂不是储位未定?
想到这里,他心头一震,忙止住念头。不想了不想了,自己已经是黄土埋半截的人,何苦多管这闲事?不管将来谁登基,自己安心回老家做个田舍翁的好。
……
出了御房,关景焕掏出手帕擦了擦汗,迈步朝中省走去。郝明宇和许原二人不想去触他的霉头,接着谈论涝灾安置一事,远远的拉在后面。
朱自厚最超然物外,慢悠悠的迈步前行,身边是皇帝派来伺候他出宫的宫女。
转过墙角,右拐就是出宫的路,前面却迎面来了皇后的仪仗。
曹皇后戴着高高的凤冠,着皇后礼服,后面跟着执玉壶、羽扇、宫灯、熏炉的八个大宫女,再后面是四名小太监。一行十余人浩浩荡荡的走来。
几人吓了一跳,急忙避让到一旁见礼,曹皇后只淡淡对他们点头,便向御房走去。
朱自厚心头嘀咕,曹皇后极少干政,怎么会这个时候到御房来?还身着皇后礼服,如此慎重。难道是为了太子?转瞬他又否定了这个念头,曹皇后没有这么愚蠢。
……
听到曹皇后求见,庆隆帝心头诧异,放下手边的奏章,道:“快宣。”
曹皇后缓步迈入房中,款款施礼道:“臣妾拜见陛下。”
庆隆帝微微一笑
第四百八十四章 詹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