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飘着小雪花,冬天就快要到了。
也不知李泰和徐惠妃是怎么劝说的,最终李世民居然真的同意了去唐联储养老的建议,再也不问朝政,心情舒缓之下,这两天已经可以勉强站起来走两步了,只是嘴还略有一点歪斜,说话不怎么听得清。
当然,李世民到了唐联储之后,唐联储主席就自动换了人,但他在唐联储却也并不管什么事儿,主要工作还是李泰来做的,因为一来唐联储的工作大多都是跟数字打交道,李世民没这个数学基础,二来也是因为李世民眼睛不行了,看不了报表只能由别人读给他听,工作效率实在堪忧。
他更关心的,其实还是南衙那边的情况,想知道李承乾这个新皇帝干的到底好不好,哪些地方还不成熟需要改进,他可以在幕后对他进行指点,教他如何挡一个好皇帝。
而李承乾,似乎也并没有让他失望,上个月,李承乾登基成为新天子,年号不变,依然沿用贞观二十二年,各方面做的倒也算是中规中矩,差强人意了,唯一有点美中不足的是,三角平衡有些不稳。
贞观时期的政治,是房玄龄主宰一切,由魏徵制衡房玄龄,再由皇帝本人操控方向,让大唐这艘大船开的又快又稳。
李世民能这么做,是因为他有绝对的自信和把握掌握一切,是因为他无与伦比的威望,同时也因为魏徵确实扶得起来没让他失望,堪称是效率与稳健并存,不过李承乾相比之下就有点嫩了,至少这威望没有那么高,对宰相的依靠性更大,平衡就很重要了。
本来,是中书尚书门下三省互相帮衬互相制衡,可结果自从魏徵死了之后门下省实在是有些青黄不济,就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人物,褚遂良看似无畏,学着魏徵怼天怼地怼空气,但这业务水平真的是差的太远太远了。
魏徵知道什么时候能怼,该怼的时候哪怕李世民气的要死他也敢仗义执言,更别说房玄龄了,可是,不该怼的时候他比谁都老实,说白了,魏徵怼了十几年,从来没将朝堂上的政治势力怼的失衡过,并且始终保持他略在房玄龄之下的态度,从不越界。
可特么褚遂良就不一样了啊,他完搞不清自己的尺度应该在哪里,完是逮着什么怼什么,偏偏有些该他坚持怼的还不够坚定,若不是实在没什么合适人选,李世民早就想将他换下来了。
所以,明明应该充当长孙无忌与秦浩之间的润滑油的门下省,莫名其妙的就成了二者之间的搅屎棍,逮谁怼谁,尽管他跟秦浩师出同门,但中书门下是冤家,怼得比长孙无忌还狠。
这特么的秦浩本来就比长孙无忌稍弱一点,又把自己的班底都给外派出去了,这货天天怼秦浩,政治势力不失衡才怪呢,长脑子了么?
除了不懂事儿的褚遂良之外,还有一件更让李世民感到闹心窝火的事,那就是尚书右仆射的这个位置人选的任命。
临退位之前,他给李承乾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因为房玄龄挂了,长孙无忌自然就进了半步,成了尚书左仆射,右仆射的位置也就空了出来,面对这么大一块肥肉,他力排众议,拔擢了马周放到了这个位置上。
一来,马周的能力确实不错,不过更关键的是,马周做过一段时间秦浩的副手,由他来做长孙无忌的副手,既可以一定程度上拉平两人的实力差,又可以让他起到一个润滑剂的作用。
结果,马周刚特么干了一个月,竟然死了。
是的,病死了,才特么四十八岁的马周居然死的比自己还着急,自己可是刚想嘱托大事啊!所以李世民一瘸一拐的来到马周的病床前,哭的那叫一个伤心欲绝,比房玄龄死的时候还难受呢,特么的,白安排了。
偏偏他这时候还成了太上皇,又不好亲自安排了,只能交给李承乾去办,李承乾又没有李世民那么高的威望可以独断专行,以至于这个新的右仆射一时半刻的居然没选出来。
没有了尚书右仆射,那这个尚书左仆射和尚书令能有多大的区别?
总之吧,就是朝中长孙无忌有点做的过大,比之当年的房玄龄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偏偏李承乾又不像李世民一样有钳制房玄龄的手段和能力,长孙无忌还是他舅,唯一能制衡他的秦浩还不怎么顶事儿,好像有点投降的意思。
第四百六十一章 权利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