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宗训,邢州尧山县人,后周末代皇帝,后周世宗柴荣第四子,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册封梁王。周世宗驾崩后,正式即位,沿用显德年号,年仅七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由宰相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重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位时代,以李重进兼淮南节度使,防备南唐;以韩通兼天平军节度使,戍守开封东北面;以赵匡胤兼归德军节度使,戍守开封东面;以向训为西京留守,戍守开封西面。经历了陈桥兵变,禅位于赵匡胤,宣告后周灭亡,北宋建立后,降封郑王,赐予“丹书铁券”。逝世于房州,时年20岁,谥号为恭,归葬于顺陵。
柴宗训,周世宗柴荣第四子,出生于澶州。
周世宗去世,柴宗训在周世宗灵柩前即皇帝位,由于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
政局不稳,人心浮动,谣言四起,一些忠于后周的官吏,马上就敏锐地意识到动乱的根源十有八九要出在赵匡胤那里,指出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甚至有的人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干掉。后周恭帝只是改任赵匡胤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此时,赵匡胤及其心腹也在加紧活动,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
先看殿前司系统,原来一直空缺的殿前副都点检一职,由慕容延钊出任,慕容延钊是赵匡胤的少年好友,关系非同一般。
原来空缺的殿前都虞侯一职,则由王审琦担任,此人也是赵匡胤的布衣故交,与当时已经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石守信一样,都是赵匡胤势力圈子中的最核心人物。整个殿前司系统的所有高级将领的职务,均由赵匡胤的人担任了,在侍卫司系统的高级将领中,原来赵匡胤只与韩令坤有“兄弟”之谊,他正领兵驻守在淮南扬州,京城中实际上只剩下副都指挥使韩通,虽然不是赵匡胤的人,但势孤力单,无法同赵匡胤抗衡。
后周君臣正在朝贺新年,突然接到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大臣们慌作一团,小皇帝柴宗训征得宰相范质、王溥的同意后,命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率兵出城,跟随他的还有他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
当天,到达了离开封几十里的陈桥驿,晚上,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着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说:“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大伙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就推一名官员把这个意见先告诉赵匡义和赵普。
那个官员到赵匡义那里,还没有把话说完,将领们已经闯了进来,亮出明晃晃的刀,嚷着说:“我们已经商量定了,非请点检即位不可。”赵匡义和赵普听了,暗暗高兴,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面赶快派赵匡胤的亲信郭延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留守在京城的大将石守信和王审琦管好京城内外大门。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色发白。
晚上,赵匡胤假装不知,喝得大醉而睡,一觉醒来,只听得外面一片嘈杂。接着,就有人打开房门,高声地叫嚷,说:“请点检做皇帝!”赵匡胤赶快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回京城。
官修史书为尊者讳,将赵匡胤写得无比被动。赵匡胤骑在马上,开口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们都能听从吗?”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命令。”于是,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有重赏,否则就要严办。
赵匡胤到了汴京,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作内应,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京城,惟一的败笔是王彦升杀死了试图组织抵抗的韩通和他的家人,给赵匡胤的和平演变涂上
第三章 后周末帝——柴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