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经历
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有一位官员以其丰富的仕途经历见证了帝国的盛世与变革。他出身察哈尔博罗特鄂托克人,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学与潜力。康熙五十六年,他作为官学生被选拔入朝,初授内阁中书之职,正式步入仕途。次年,凭借其勤勉与才能,他迅速升迁,先后担任钦天监五官正、理藩院堂主事,及至内阁侍读,每一步都稳健而扎实。
康熙末年,他的仕途更是如日中天,于六十一年晋升为内阁侍读学士,成为皇帝近臣,参与机要。进入雍正朝后,他更是备受重用,雍正二年即擢升为内阁学士,地位显赫。雍正三年,为巩固边疆,他受命与副都统、宗室鄂齐一同前往西藏,宣布朝廷对四川、云南与西藏边界的新划定,有效促进了地区稳定与民族团结。
然而,仕途并非一帆风顺。雍正五年,因办理政务中有所不协,他一度被降职,但在内阁学士的位置上仍继续效力,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品性。雍正九年,他因功被赐孔雀翎,象征着皇家的恩宠与荣耀。次年,他又担任翻译乡试正考官,选拔人才,为国育才。
至雍正十一年,他更是被委以重任,进入军机处行走,成为国家最高决策层的一员,参与处理国家大事。雍正十三年,他署理工部侍郎,并担任世宗宪皇帝实录副总裁,负责编纂皇帝实录,记录历史,功在千秋。
乾隆元年,他再次调任署理兵部侍郎,并兼任经筵讲官,为皇帝及皇子们讲授经史,传承文化,其影响力跨越两朝,为清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崭露头角
乾隆三年,这位官员的仕途达到了新的高峰,被正式任命为兵部侍郎,掌管国家军事要务,其能力与威望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充分认可。次年六月,他更是身兼数职,除兵部侍郎外,还兼任理藩院侍郎,并外放为湖广总督,负责治理这片广袤而复杂的地区。面对镇筸、永绥一带的苗民叛乱,他果断决策,与巡抚冯光裕等人紧密合作,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便平息了叛乱,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深得皇上嘉许。
然而,乾隆五年,他因母亲去世而按例丁忧回京,暂时离开了政坛中心,但这份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并未影响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乾隆六年,皇帝特命他继续在军机处行走,同时授予他兵部尚书兼议政大臣的重职,足见对其能力与忠诚的高度信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职责范围进一步扩大。乾隆八年,他又被委任兼管理藩院事务,成为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关键人物。到了乾隆十一年,他的仕途再次迎来重要转折,先是署理山西巡抚,后又因准噶尔部遣使进贡,班第回京供职,他被委以正蓝旗满洲都统的重任,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满清贵族与官僚体系中的地位。
乾隆十二年,他更是被任命为会典馆正总裁,负责编纂国家大典,这是一项极为荣耀且艰巨的任务,不仅要求深厚的学识与才华,更需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协调能力。
三、边疆平叛
乾隆十三年(1748年),班第被授予内大臣的职务,参与征讨大小金川的战役。在此期间,他被派去监督军需物资的供应,并且加封为太子少保。同年六月,班第前往前线监督对昔岭的攻击行动。然而,仅仅一个月后,他就被派遣去调查四川巡抚纪山是否存在滥用职权的情况。调查结果属实后,纪山被解除职务,班第随即被任命为四川巡抚的代理。八月,由于讷亲和张广泗的军队长期未能取得显着成果,乾隆皇帝向班第咨询意见。班第在回答时仅指出了张广泗的过失而未涉及讷亲,因此被认为有偏袒之嫌,导致他被降职为兵部侍郎。
次年(1749年),班第虽然因之前事件受罚,但仍旧得到了重用,被给予副都统的身份前往青海处理事务。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班第再次被调动,这次是前往西藏。当时,西藏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表现出反叛的迹象,驻藏大臣傅清和左都御史拉布敦向朝廷报告了这一情况。在班第还未到达西藏之前,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的叛变计划愈发紧迫,傅清和拉布敦决定先发制人,将其召至官邸处决。随后,珠尔默特
第127章 清朝名将班第:忠勇双全的蒙古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