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赵桓

    测试广告1宋朝最为人所诟病的,便是它的重文轻武,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制度。笔神阁 m.bishenge。com

    但事实上,宋朝内部的稳固正是因为这套制度而远胜前代后朝,并不能简单的否定。只能说,这套制度在强大的外敌面前,有天生的缺陷,而宋朝,刚好又生不逢时,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接连崛起,虎视中原。

    正是在这种制度下,皇帝与太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得以最大限度的缓解,皇帝与太子的生死天敌关系才不会凸显。

    只要拥有正当名位,不需要强大的守护力量,雄厚的自家班底,也可以顺利即位,执掌朝政,这便是大宋的底子。

    皇帝不用面临两难的选择,日夜不安。既担心太子势弱,压不住重臣,又担心太子羽翼丰满,对自己皇位造成危胁。皇帝也不用处心积虑从皇子中挑选人出来与太子争锋,既是牵制平衡,又有磨刀之意。

    宋朝的皇家,算得上历史上最有温情的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场景并不少见。不象其他朝代,太子、皇帝、皇子之间,为了皇位费尽心机,动不动便有流血之厄。

    如今的大宋,只须盯着些几位手握重兵的将领,内部并无其他隐患。

    以赵佶如今的威望与朝廷的掌控力,又有大金这个强敌在,相信军队暂时也不会出问题。

    赵佶静下心来,开始认真考虑太子之选。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赵佶自然不相信大宋便能雄踞四海,传承百代。

    当然,若是能让大宋提前进入热兵器时代,又能提前发明蒸汽机,进入工业时代,至少中原不用再担心北方游牧民族这个历代大敌,只要制度得当,大宋肯定能多活很多年。

    至少,要保证自己退位后,能够保证余生与众位娘子能安稳逍遥。

    赵佶心境渐明,已不再纠结于到底这个皇子算不算自己真正的儿子这个理不清的糊涂事。

    赵桓如果能争气点,以嫡长子身份立为太子,自然是最好的。

    赵楷其实很不错,不过太恣意放肆了些,若能收敛些便好了。


    赵政,现在不错,只是年龄太小,还未定性。

    “富贵,给每位十四岁以上的皇子府上挑选十位宫女过去服侍着。”赵佶突然想到了历史上儿子赵构用的招术,先借过来用用。

    王富贵自然不会去想官家的用意,领旨照办就是了。

    赵佶重提太子选立之事,令朝臣有些意外,唯有枢相们知道,灭金之战若不顺利,官家很有可能亲征。所以必须先立太子以安人心,以镇朝廷。

    对于二院宰执们来说,仍然倾向于立嫡长子为太子。

    立贤这事,听着靠谱,实则最是扯淡。因为,所谓贤明,皆是人之主观认定,并无客观标准。而且人性善变,今日贤明,明日便可能昏聩。贤明这东西,不到盖棺论定,谁也不知道。事后诸葛亮,是后来人的论判,在事情发生之时,可能评价完全相反。

    立嫡长子,本来便是西周以来确立的礼制,历经历朝历代检验,行之有效。通常情况下,嫡长子年龄最大,处世最长,见识最多。

    而历朝历代,但凡立贤,往往伴随着流血政变。因为自认贤明的皇子一般不会只有一个。

    宋朝的制度使得东宫虚化,皇子无权,能有效保证无论是立长还是立贤,都不会演变成流血政变。这一点让赵佶很欣慰。

    不过大臣们的意见不能不听。

    宴春阁外的石径上,赵佶与赵桓并肩而行,其他人远远坠在后面。

    “桓儿,我若立三哥为太子,你会不会心里怨恨于爹爹。”赵佶突然开口说道。

    “三哥聪明伶俐,智勇兼备,的确是太子的理想人选。”赵桓依旧如平常一般,语气平淡,神情平静,看不出喜忧,也无从猜测他的心理。

    赵佶叹了口气,说道:“你倒是随皇后的性子,平白让我多操许多心来。”

    若赵楷与赵桓对换,赵佶早就将皇位甩给他,什么金人蒙古人,自己统统都不操心,陪着众位娘子逍遥去了。

    “跟爹爹说说,你若为君,会如何治国理政,不要背书上或先生教



第二百三十章 赵桓  
止剑花下推荐:  将夜之山有鱼兮仙无缺  
随机推荐:  人生重启二十年  闪点计划  我居然认得上古神文  穿越之莫问人归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历史从李师师身边醒来开始"
360搜"历史从李师师身边醒来开始"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