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要说喀秋莎的由来挺有意思的,当初苏联培训了一批战士专门操作这种武器,但是由于保密密级很高,战士了根本不知道武器的命名。

    然后他们便由火炮上的“k”字联想到苏联的流行歌曲《喀秋莎》,歌词里讲述的是有一位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她的情人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身边,去到了战场保卫边疆的故事,整首歌都在表达喀秋莎的思念之情。

    而且喀秋莎也是苏联姑娘们常用的名字,于是,战士们就把这款火炮亲切的叫作“喀秋莎”,久而久之,这个名字便流传下来。

    这款火箭炮究竟有多厉害?他的武器系统是由8个“工”字型发射导轨组成的发射架,每个发射导轨上下可卡住两枚m-13型132毫米火箭弹。特别适合打击暴露的密集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

    每台喀秋莎火箭炮同时挂载16枚火箭弹,可在10秒钟内将16枚火箭弹全部打出,最大射程8.5千米,短时间里可以形成让人闻风丧胆的密集打击火力。

    由于避免了炮筒发射火箭弹膛压高和高度加速的应力效应,采用导轨发射的火箭弹发射时承受的加速度小,火箭弹弹壁可以制造的较薄,增加了炸药填充量。

    因此132毫米火箭弹的威力基本上相当于152毫米普通炮弹,非常适合打击暴露的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在进行完一次齐射之后重新装满弹药的时间只需要5-10分钟,这也大大的提高了战场的作战效率。

    而且后期喀秋莎采用了美国的通用gmc型6x6卡车底盘,其性能比苏联卡车更好。卡车上安装一台gmc型6缸发动机,功率为91.5马力,提高了火箭炮的机动性和最大行程,使之能够在平路上跑出最高70公里的时速。

    可以想象一下,一支由上百门喀秋莎组成的火箭炮兵师,如果同时对敌方目标进行打击的话,可以在短短一分钟内把近两千发火箭弹一股脑发射出去。


    那可是每发都相当于152口径榴弹炮的火箭弹啊,近两千发火箭弹组成的密集弹幕仅在几十秒就能全落到敌人头顶,炮弹所过之处可谓寸草不生,在这个年代还没有什么部队可以抵抗如此毁天灭地的恐怖打击。

    什么“德国小姐”、“美国虎妞”…光论火力覆盖程度在“北方少女喀秋莎”面前都是渣渣,克虏伯那个大憨憨看到后者的威力后估计晚上都要搂着它睡觉了。

    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其射程有限,如果战场发射位置不够隐蔽或者被侦察到火炮阵地,极其容易暴露在敌人炮兵的火力之下。所以火箭炮部队都是发射完一两轮立马就走,利用卡车的机动优势快打快撤,不给对方反击的机会。

    再有就是这东西的专业性很强,大字不识的泥腿子可玩不转她,就算是经验丰富的炮兵也得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熟练操作。

    “看来得专门对这款武器好好的计划一下训练方针了啊…”

    廖铭禹摸着下巴沉思片刻,接着对系统说道:“兑换24辆喀秋莎火箭炮,先组成一个火箭炮兵团再说吧,大不了到时候召回一批炮兵做集训。”

    “叮…bm-13火箭炮兑换1500积分,132毫米火箭炮兑换单价100积分,单辆火箭弹首次携带16枚火箭弹,总计兑换价格:74400积分,剩余积分460321。”

    好家伙,24门喀秋莎竟然花了七万多,就这384枚火箭弹就是三万八,妥妥的弹药比火炮还贵的节奏,而这还只是基础弹药的价格。

    廖铭禹苦笑着有些欲哭无泪,光是一轮齐射就得烧掉好几万,看来这东西可不能肆无忌惮的挥霍啊。

    不过一联想到那势如奔雷毁天灭地的场景,似乎又觉得这一切不那么心疼了,能让小鬼子也尝尝这番滋味花再多也值啊。

    想当年装备了120门喀秋莎火箭炮的志愿军21师,那可是在棒子半岛上打得美国老哭爹喊娘,成就了自身“美军终结者”的



第五百四十二章  
行走的大羊腿推荐:  
随机推荐:  恒王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这就是牌佬的世界吗?亚达贼!  无墟极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360搜"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