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冲 喜

    readx;    献给千千万万曾经是“可教育好子女”的中老年朋友。

    (一)冲喜

    长江三角洲是闻名天下的鱼米乡。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从上中游裹挟巨量泥砂,入海前在此沉淀淤积,亿万年来日进寸长,赐予华夏子孙这方沃土。

    三角洲北翼的江安县,滨江临海河网纵横,大小村落宛若繁星。百万人口栽稻种麦植桑养蚕,是传统的农业县份。

    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城人口尚不足万。一条折线状七里长石板街横贯东西,分别叫东、中、西大街。数十条胡同沿大街向两侧延伸,小城骨架酷似一条大蜈蚣。

    石板街宽丈许,用黄褐色花岗岩片铺就,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却被行人的鞋底打磨很光滑。梅雨季节湿漉漉象抹过油,小心翼翼走也不免摔跟斗。

    城里青灰色民宅鳞次栉比,其间夹杂大小不一的商家店铺。每天从清晨到黄昏,独轮车木轮吱扭声,小贩叫卖吆喝声,深宅庭院哭笑喧哗,合成小城特有的奏鸣曲。

    与石板街平行的老城墙多处残豁坍塌。城墙根下护城河里,暗绿色河水散发着臭气。一九五八年,县人委发动职工居民中小学生义务劳动,推倒旧城墙填平护城河,在上面修起一条砂石大道冠名“人民路”。未铺沥青的路面尘土飞扬,它的宽阔敞亮仍吸引了众多机关和商家,人气渐渐超越逼仄的老石板街。县城最早的两幢楼房大会堂和县人委,不久便耸立人民中路两端,座南面北像两尊雄狮巨塑,傲视青灰色调的古城。


    江安县中学校园位于县城东北角。解放前这里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寺院东寺庙,香火鼎盛时期僧人近百。其核心建筑大雄宝殿建于北宋年间,殿内供奉着如来佛祖观音菩萨贴金巨塑,罗汉金刚一应俱全。历经八百年风雨,青瓦飞檐雕梁画壁完好无损,二十四只扁鼓形花岗岩底座上,三丈多高的擎天巨柱雄姿依旧,显示出这座古典建筑的不凡气派。

    “江中”的前身私立紫玉初中,创办于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是当时全县独一无二的中学。校长崔大同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培养出一批批有革命觉悟的青年才俊。战争年代“紫中”数度迁徙,直到解放才在砸碎了泥胎佛像后的东寺庙安身。

    一九五六年,紫玉初中改公办并增设高中部,更名“江安县中学”,百万人口大县终于有了历史上第一所完中。许元绍任校长兼总支书记,崔大同为副校长。

    升格完中后的最初两年,“江中”每年仅招收两个班高一新生,这些“人尖子”占全县总人口万分之一。

    在“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方针指引下,许校长热衷于组织学生投入社会活动,每学期停三四周课是常事:

    ——五七年秋季开学不久,高中四个班开展大鸣大放。操场东侧埋设两排木桩,钉上苇席搭成大字报长廊,入口处高一(一)班学生荣子山的对联赫然在目:帮党整风责无旁贷时不我待看谁积极比写得多比揭的深一时间,同学们忙于贴大字报无心上课。两周后大鸣大放戛然而止,紧接着开展大辩论。之前写得多揭的深的风云人物,都成了向党进攻的坏蛋。

    ——五八年春,“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停课一周下乡拆土地庙砸祖先牌平坟头;复课刚一个月再突击“除四害”,白天挖鼠洞夜晚掏雀窝,围着茅厕捞蛆捉蚊蝇。

    ——五八年秋新学期开学即停课,全体高中生投入炼钢铁。土高炉熊熊燃烧半个月,炼出一坨坨似渣非铁黑色凝块;紧接着下农场秋翻——人推绞关钢丝绳牵引五铧犁,深翻可达一尺五,后来嫌太浅改用大铧锹挖。挖一层土铺一层稻草洒上石灰水,再挖土再铺草再洒石灰水。地头标语牌口号“深翻一丈五,来年亩产一万五”。各班比赛放“卫星”,二十四小时不睡觉算小卫星,三十六小时为中卫星,两昼夜不合眼叫大卫星。这学期停课超过总教时三分之一。

    ——五九年上半年,教导处布置利用晚自习突击补课,把上学期落下的课东一榔头西一棒补了补。秋季中央召开庐山会议,许校长下令再停课,下农村公社宣讲全会公报,开批判会演活报剧,誓死捍卫三面红旗。。。。。。

    接连不断的停课。所有课程无法按教学大纲授课,整单元整单元被舍弃,旧课未补新课又落下,



一 冲 喜  
景乐生推荐:  
随机推荐:  武道大帝  挂了99次之后  神级插班生  御鬼者传奇  龙皇武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半生烟云"
360搜"半生烟云"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