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金盏之前哭得那么凶,确实不是为了官家的死,而是因为郭绍。她的眼睛有点红,背对着穆尚宫等一众宫妇,抬起袖子挥了一下,示意她们出去,一个人在这屋子里静一静。
及至中午,她也吃不下东西,喝了几口汤,便和身蜷缩在榻上歇着。睡了也睡不着,着实寝食难安。
符金盏大概想了一遍。官家和郭绍之间的君臣关系其实比较淡薄,官家认为郭绍有用、郭绍得靠他正名官位和俸禄。
回想柴荣一直以来的态度,对赵匡胤才真正有知遇之恩;相比之下对郭绍更多的是利用,或许是认定郭绍的符家家将身份,官家没有想太重用他。只不过寿州、北伐等几次战役,一心想要郭绍打要塞高城,所以才有些纵容……直到最后关头,郭绍也有利用价值,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想让他去寻仙丹。
可以肯定,假如郭绍没有皇后的扶持、或是在皇帝面前没有利用价值,任意缺一样,现在郭绍是不是还活着也难说。
所以她认为郭绍对柴荣有什么感恩,恐怕很难。
……而符金盏自己和柴荣的关系,同样是纠缠了相互利用之下的恩怨。到了最后柴荣认为符金盏威胁他的皇位传承,可能仇恨很大;而符金盏长期处于家庭冷暴力之下,虽有积怨、倒还没到达一心想置之死地的程度。
那些积怨,因为柴荣被杀而消散。符金盏发现自己的恨意其实并不是那么深,在得知柴荣被杀的一瞬间,她心里的仇恨都化开了……毕竟她很难去恨一个死去的人。
……让符金盏伤心的主要是两种心情。
一是感动。她回忆起弑君的前前后后,郭绍真的是很细心地一心为她作想,很顾及她的感受,生怕她会留下自责的阴影。
某种瞬间,符金盏有种错觉,郭绍好像是她的家人亲人一样。也许并不是错觉,溺爱、顾惜,只有父兄一样的人才会十分顾惜她的名声、形象;也许父兄也做不到,她的父母就没那么溺爱过她。需要本来就十分宠爱她的家人才能到达这种程度。符金盏觉得自己是郭绍的姐姐,或是类似亲妹妹、女儿之类的亲人关系。
这种感觉非常强烈、真实!如果郭绍现在说他是符延卿失散的儿子,说不定符金盏还有点信……只可惜长相显然不是。
为什么他会把自己当成亲人一样对待?符金盏无法理解,但确实觉得很温暖。每一次在她危险的时候,只有这样包含诚挚之心的人,才愿意为她无私地付出。连她的丈夫都做不到。
她的眼泪,全部都是为绍哥儿而流……
二是难过。
符金盏无法摆脱礼、德的约束,她是一个二十七岁的成人,有自己的是非黑白观念。绍哥儿杀了皇帝,就已经给俩人的关系蒙上了阴影;她面对绍哥儿时,会变得复杂无所适从。这不是符金盏愿意看到的结果。
绍哥儿为何要杀官家?符金盏之前没料到他这么干脆,这时候寻思起来,觉得原来是他必然的做法。
皇帝必须死,他不死大家都要死。可以有别的法子,但实质是一样的,就是身边的人害了皇帝……无论用什么花招,只不过是在骗自己。
绍哥儿其实是个真性情的人,似乎不是个会欺骗自己的人,他比较有担当。所以放弃了那些复杂又夜长梦多的花招。
符金盏这时十分无奈地叹息了一气。
……事已至此,骗自己没用,应该想办法欺骗世人!
符金盏想到的对外界最好的解释:皇帝病重先驾崩了,然后才会有兵变。因为皇后被软禁,等到皇帝驾崩,她才能下旨郭绍带兵先控制宫禁。这是最容易让世人不怀疑皇帝死得有蹊跷的做法。因为在此之前皇后没有自由,郭绍部也没进宫,可以摆脱嫌疑。
但这种解释有个问题,御医、宦官杨士良、服侍皇帝的宫女是知道的,皇帝一直活着。
防人之口胜于防川,除非把知情的人全部杀掉灭口,不然这种解释漏洞很大、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为今之计,只能等御医发现皇帝驾崩,然后和朝臣商议暂缓发丧。以稳定形势的理由,掩饰误导皇帝的驾崩时间;如此一来,大臣以朝政考虑、参与到谋划之中,就有更多的人被拖下水,帮忙修饰这一整件事。
就在这时,宦官曹泰到门口禀报
第二百五十四章愤怒的绍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