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
这是潘筠他们进城后的第一感受。
王璁来过常州府,却没在这个时间到过常州府,也被这里拥挤的人惊了一下,然后道:“小师叔,你老家好有钱。”
潘筠羡慕道:“我也没想到,可惜我家不在有钱行列。”
在她记忆里,她爹一直很穷。
王璁先找了家大客栈住下,吃饭的时候和伙计打听了一下金台书院的位置。
伙计打量了他们一眼,见他们个个穿着道袍,忍不住问,“道长们也要参加金台书院的元宵诗会?”
王璁快速的看了一眼潘筠后笑道:“听说过,想去凑凑热闹。”
伙计就给他们指了路,笑道:“虽说元宵诗会明日才开始,但今日便聚了不少人,道长们顺着这条街一直逛下去,到第三个路口右转走到底再左转走上百来步就到了。”
王璁笑着道谢。
等人走后就问潘筠:“你们要不要换身衣裳?”
他和陶岩柏穿道袍不显眼,因为读书人也常穿道袍。
平时他这身打扮出门做生意,就没几人想到他是道士,反而尊称他为儒商,以为他是个读书人。
但女子穿道袍就不一样了。
世间女子只有道士和居士会穿道袍。
潘筠摸了摸脑袋上的帽子,真诚的问王璁:“你觉得什么便服配我头上的帽子?”
王璁看了眼她头上的帽子,默默地不说话了。
妙真:“读书人间的男女大防严厉,我们换了女装怕是不好进诗会,倒是做道士没这么多限制。”
陶岩柏:“要不你们换成男装吧?”
妙和一脸嫌弃,“不要,男装不好看。”
妙真也道:“还得花钱去买。”
王璁挥手道:“算了,就这样去吧,别人问起来,就说我带你们去长见识。”
四人点头应下。
五人收拾好,换了身好一点的道袍就出门去。
金台书院在常州府是有名的书院,山长是进士出身,除他外,还有一个进士出身的徐先生,五个举人出身的先生,余下的先生也都是秀才功名。
潘涛就是举人功名,他进入书院后很快站稳脚步,不仅如此,他还迅速成为除山长和徐先生外最受学生们欢迎的先生。
王璁一打听就打听到了,被拦住问的书生一脸高兴的问:“兄台也是来找潘先生批改文章的吗?”
“啊?”王璁立刻道:“不敢有此奢求,只是我读书时有些累积多年的疑问,想向潘先生求解。”
书生赞道:“兄台有如此求索之心,将来必大成。”
他道:“潘先生在那边,你看哪里人最多,他就在何处。”
潘筠不由道:“潘先生这么受欢迎?”
书生看了眼潘筠,这才留意到她们三个,虽然觉得三个坤道出现在书院里有些奇怪,却没有多问,而是解释道:“潘先生很和蔼,凡有人拿着文章和问题上门求问,他不管是不是金台书院的学生都会给解答。”
“有些他答不上来的也会明说,然后去找书,去求问其他先生,得了答案后再告诉提问之人,”他道:“先生厚爱至此,我们又怎么能不敬之重之?”
潘筠咋舌,她二叔什么时候对学生这么热情了?
王璁谢过书生,拉上潘筠就朝人声鼎沸的地方走去。
金台书院很大,亭台楼阁,甚至还引进来活水。
溪水贯穿整个书院,流水潺潺,假山隔景,虽是正月,却也繁花点点,一步一花,十步一景,典型的江南园林景色,一看就很有钱。
听着人声相隔不远,但顺着路往里走,他们走过了一个月亮门,一座以假山为主的石景园子,又穿过了三个门,前面豁然开朗,这才看到一个超大的园子。
越过遮挡的树木,面前是一个湖,湖中间有个小岛,小岛上树木掩映,还有一座假山,假山顶是一个亭子。
湖中有几艘小船,船上都坐着人,潘筠耳尖,能听到他们争论诗词的声音。
而在湖边有一个敞轩,此时里面坐满了
第三百六十二章 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