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鸡打第一次鸣时,李小柱和柳氏就起床了。两人摸黑,用昨日搓的麻绳将箩筐绑好,和刚做好的简陋的扁担放在一起。
煮好红薯后,将三个孩子叫醒,吃了早饭就摸黑去了种玉米的地里。
分家时,他们家分了一亩水田,六亩旱地,十亩沙地。旱地里种的全是玉米,如今熟了,自然就可以收了。
往年收庄稼时,几个孩子和柳氏得在家做家务,一般都是二郎跟着李小,到最忙的时候,李大柱也会请假回来帮几天忙。今年分家后,地变少了,家里也不用做啥事了,几个孩子坚持要跟着自己爹娘一起下地。
李小柱和柳氏一想,这掰玉米比割稻子轻松,累了也可以坐在一旁休息,也就答应了。
到了玉米地,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全是玉米杆和叶子,要掰的玉米就长在玉米杆中间,或者偏上的地方。他们要先将玉米全收回去了,再将玉米杆割了晒干拿回去烧,最后,再用锄头将玉米杆的根从地里挖出来,就在地里晒干了,当地里的肥料。
一家子没有停顿,每个人背着自己的背篓,往玉米地里钻。掰了玉米,就往身后的背篓里丢,刚开始冬至速度慢,柳氏掰三四个,她才能掰一个。慢慢的,掰多了,速度提上快了不少。
三郎个子小,只能将玉米杆拉弯,掰了玉米再放开玉米杆。这样一来,速度自然就慢,再加上年纪小,力气也小,不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
见他这样,大家都让他去边上坐着玩会儿,他也不在意,继续掰玉米。
一家子全部出动了,速度自然就快了。不到一个时辰,她们背后的背篓已经满了。李小柱和柳氏,帮着三个孩子将背篓提到玉米地外放着,大家都歇会儿。
“你们要吃玉米杆的,自己去折,等玉米都收完了,我和你们爹可就全砍了烧了,到时候就是想吃也没了。”柳氏刚将篓子放下,就提醒自己的三个孩子。
玉米杆还能吃?听到柳氏的话,冬至的第一反应便是这个。随即,脑海里闪现出了原主的记忆。也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李小柱收完玉米回家时,都会带一小捆玉米杆回家给几个孩子解馋。
原本一心扑在收玉米上的二郎和三郎,经过柳氏的提醒,顾不上坐下来歇会儿,直接冲进玉米林子里找粗的玉米杆吃。
冬至见状,也跟在他们身后,冲了进去。
找了根相对比较粗的玉米杆,折了下来,去掉尖尖,就着衣袖擦了擦,一口咬了上去。
这个时代没有空气污染,天是蓝的,水是甜的,就是路边的石头,都可以直接坐上去,也不怕脏了衣服。况且这地里也没水,这乡下也没那么多讲究,冬至也就直接咬了口。
玉米杆与甘蔗相似,都是嚼着吃了汁水,再将渣滓吐出来。与甘蔗的甜味不同,玉米杆的甜味很独特,但是不可否认,它很好吃。
这是冬至第一次吃玉米杆,在现代,也吃不到这些东西。一时间,也是有着无限的乐趣。
冬至再撇了两根后,边吃,边往外面走。和她有相同举动的,还有二郎和三郎。三个孩子,都是咬一口,嚼几下,再吐出来。
这东西,不仅好吃,还能解渴,对于在地里干活的人来说,这正适合休息时吃。
出来后,冬至将手中的两根玉米杆递到坐在地上的李小柱和冬至的面前,而二郎和三郎,也都递了玉米杆到自己爹娘面前。
李小柱和柳氏对视一眼,将三个孩子手里的玉米杆都接了下来,拿了一根啃了起来。
“你们都坐着歇会儿,等这吃完了,咱们就将玉米背回去。”柳氏开口,吩咐几个孩子。
一家子休息好了,各自背了背篓,李小柱和柳氏则是一人挑了一担子玉米,往家里赶。到了家里,将玉米倒在簸箕上,再背了空背篓去地里掰玉米。这么一天下来,全家竟是将玉米收了一大半。
由于地不多,地里产量也不高,他们一家子就是没有别家那么匆忙,玉米也收了一大半了。
晚上,吃了晚饭后,柳氏和冬至继续料理刺萢,二郎和三郎被李小柱拉着继续练字。
等柳氏和冬至弄完之后,烧了热水,大家冲洗了一番后,就早早睡了。
第二日,大家再次早起,将其余
第六十九章 收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