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唐子风又在张建阳的陪同下,视察了小饭店、家属工厂等单位,这些单位的家属工在得到唐子风的各种许诺之后,也都纷纷迸发出工作热情,提了不少改进经营的建议,其中颇有一些是具有可行性的。张建阳一一记下,准备过后就开始逐步推行。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张建阳的思路也在快速地拓宽,他渐渐能够跟上唐子风的思路了,明白自己该如何做,才能把劳动服务公司真正地带出泥潭。
到了下班的时候,唐子风与张建阳约定第二天继续视察,又专门说了一下于晓惠的事情,表示他决定留下于晓惠给自己当钟点工,一个月给60元钱的报酬,这笔报酬由他私人承担,不需要劳动服务公司出钱,但还需要请劳动服务公司代为支付。
张建阳解释了半天,最后被唐子风一句话给怼回去了,唐子风说的是:“你不会是想让周厂长把我的职也撤了吧?”
唐子风回到家,于晓惠已经把晚饭给他做好了,一荤一素的两个菜,口味还很是不错。于晓惠做的菜量只相当于一个人的份,唐子风象征性地邀请她一起吃,被她坚决地拒绝了,唐子风也就不再勉强。隔三岔五请小姑娘吃顿饭,给她补补营养,也就罢了,如果每顿饭都让她陪着一起吃,养成习惯了,反而不合适。
唐子风吃饭的时候,于晓惠就呆在北屋看唐子风带来的小说,看得津津有味的。唐子风不时与她聊几句关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闲话,她也对答如流,没有什么胆怯的样子。这小姑娘心思比较单纯,觉得唐子风待人和善,她也就不害怕了。
对于于晓惠一口一个“叔叔”地称呼自己,唐子风一开始有些不适应。他自己的妹妹在老家上高三,今年17岁,比于晓惠也就大3岁而已,自己在于晓惠面前当“叔叔”,似乎有些违和。不过,他转念一想,他是个单身小伙子,于晓惠天天过来给他做家务,这也算是孤男寡女的,拉开点距离倒是能少些尴尬。
唐子风吃完饭,于晓惠帮他洗了碗筷,收拾了垃圾,便告辞回家了。唐子风按开电视,换了几个台,没找到什么值得看的东西,百无聊赖之下,决定出门去转转。
在整个临一机,唐子风认识的人非常有限,除了因为工作关系而认识的张建阳、郑斌以及一群厂领导之外,余下能够算得上有交情的人只剩下两个,一个是周衡,另一个是韩伟昌。拽着周衡去逛街,唐子风自忖还没傻到那个程度。至于说找老韩去逛街,他唐子风或许会觉得很开心,但老韩肯定是开心不起来的,老韩现在对唐子风有点ptsd。这种损人利己的事情,唐子风又何必做呢?
找不着伴,唐子风就只能自己逛了。他从家属区穿过,从一个角门出了临一机的厂区,扑面而来的便是一阵灯红酒绿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还混杂着路边摊飘出的各种香味臭味。他回头观望临一机那静悄悄的厂区,不由心念一动。
这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年代,而在临一机厚重的围墙之内,还是计划经济的自留地。自己白天在菜场、商店的那番作为,算是为临一机引入了市场观念,但这还远远不够。其实,临一机拥有的资源远不只是几个菜场、几个小商店,这么大一片身处闹市之中的厂区,光是土地就是一笔无价之宝啊。
临一机建厂的时候,是在50年代初,当时这片地方属于临河市的郊区,据说是一些河滩地和乱坟岗,临一机的干部职工花了几年的时间才彻底平整出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临河市的规模扩大了10倍不止,临一机也就被城市给包围了,围墙之外都是居民区,很是繁华。
这些年,随着临河市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临河市政府对于临一机在闹市区中占了这么大一片土地,越来越感到不满,也曾和临一机原来的领导班子进行过商议,希望临一机能够从现址迁出去,由市政府在远郊另外划一块地予以安置。临河市这些年房地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城区的土地价格上升很快。临一机所处的位置,一亩地的价格已经涨到了30多万。临一机拥有1350亩土地,价值4个亿,由不得临河市政府不动心。
临一机原来的班子也明白这一点,提出迁址也可以,但临河市政府必须拿出不少于3亿元的现金来作为补偿,另外还要再奉送一块同样大的地皮用以建设新厂区。市政府认为,当初把这块土地划
第三十六章 他乡遇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