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乔年没来得及自杀,就被李自成抓住先割了舌头再砍下脑袋挂在旗杆上的消息,迅速被散播到河南各地以及开封城内。
李自成对大明所谓的督师,只有两个是极为忌惮的。
一个擒获高闯王的卢象升,但是他死了,那就无所谓了。
还有一个就是一直追着他打的洪承畴,现在他在关外和***对战,李自成希望他能死在关外。
这样无论大明再派出什么督师来,他都不会害怕了。
而李自成也终究是做到了贺今朝的地步,河南各地守城官吏纷纷弃城逃亡。
「河南百姓」往河北山东等地逃走,昼夜不歇。
李自成这次围攻开封的战术仍然是「围而勿攻,持久必克」。
他把部队扎营于城西大堤外,离城仅十里,他乘城内人心动乱之机发动宣传攻势,用弓箭向城***人传单。
传单上写着李自成的文告,题目是《奉天倡义文武大将军李示》。
「丁启睿、左良玉俱被本营杀败,奔走四散,黄河以北援兵俱绝。
尔等游鱼釜中,岂能当活!
可即开门投降,一概赦罪纪功,文武官员照旧录用,断不再杀一人。
倘若罪重深孽仍旧延抗,本营虽好生恶杀,将置尔等于河鱼腹中矣!」
但是周王却不认输,拒不投降,不仅再次拿出银子,还连连向朝廷求救。
崇祯为了解救开封,保住周王宗室,听从杨嗣昌的建议,从诏狱里把侯恂给拎出来了。
侯恂原为大明户部尚书,在诏狱里待了七年,他爹死了,被崇祯放出去奔丧,几个月后回到京师继续蹲监狱。
如此方显大明「法制」的人性化,
主要因侯恂曾有恩于左艮玉,左良玉十分感激。
崇祯将其从狱中放出,是想利用他与左良玉的特殊关系,控制骄横的左良玉,镇压闯王李自成。
可当侯恂了解如今天下的形势后,他对于前景十分的悲观,倾向于朝廷放弃河南这个糜破之地。
就如同因为贺今朝势大,放弃山陕之地一样,任由锤匪闹腾去呗。
反正朝廷如今也收不回来,莫不如专心对峙辽东战事。
那皇太极必定不会支撑太久,然后洪承畴率领得胜之师回来,李自成就只剩下狼狈逃窜的结局。
他到任后,提出放弃河南。
侯恂主张朝廷下令保定巡抚杨进、山东巡抚王永吉防守黄河以北。
凤阳巡抚马士英、淮徐巡抚史可法南遏江淮。
锤匪贺今朝塞潼关,指定不会让旁人跑进他的地盘,可以当做我大明的助力。
臣率左良玉固荆襄!
以这种战略来断截李自成的奔逸之路,使百万农民军久居河南因粮饷不足,而被困死于赤地千里的中原。
然后他率左良玉等军从湖广北上,假装李自成的人马去攻击潼关,惹怒贺今朝率锤匪东出,夹击被困在河南的闯王,战而胜之。
我大明也可坐山观虎斗。
按照目前的情报而言,贺今朝的山陕之地正在遭灾,他占据穷困的河南没什么利益。
既是借刀杀人,也是驱狼吞虎之计。
侯恂的说法尽管不无道理。
这一战略能否奏效,另当别论。
但在杨嗣昌之后,能够提出进攻农民军方略的实属少见。
侯恂算是一个有头脑的总督。
因为他认为贺今朝势大,绝不可能坐视李自成做大,指定在他未曾崛起之时摁死李自成
。
,但崇祯从全局考虑当然不会放弃中原腹心之地,且对他这一方略置之不理,严令侯恂调左良玉向开封靠拢。
崇祯才不相信贺今朝会帮他平定叛乱,今年朝廷可没有什么议和银子再给锤匪了。
即使国库里有银子,他也在通过吴国俊小规模的整训士卒,支撑洪承畴的对外战事。
只要洪承畴能够在关外打胜仗,回来之后便能对付各地流寇,获得足够的力量,对付盘踞西北的锤匪。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大帅,何不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