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震撼全场

    大厅内用人单位很多,面试的学生黑压压地比肩接踵。而吉森电视台招聘席这边,学生则更是越来越密集,吃瓜群众不计其数。

    竟然还有几个人举起了手机进行录像,尤以女生居多,不是很清楚究竟是因为李礼的表现太过出众,还是相貌太过迷人。

    招聘席上,一直没提问的俞娅终于发问了,“同学,你平常电影看得多么?”

    “老师,挺多的。”

    李礼在这一时空的电影的确“看”得挺多,但这是因为他继承了宿主的全部记忆,宿主本身也是个影迷。

    俞娅又问:“《杀死比尔》这部电影,你怎么看,如果你是影评人,你如何解读这部电影。”

    这一世的《杀死比尔》和前一世有一些区别。

    首先,前世的《杀死比尔》有上下两部,而这一时空,《杀死比尔》只有第一部,第二部的拍摄计划被无限搁置了。

    其次,两个世界的《杀死比尔1》极度相似,剧情一致,对白一致,影片结构相同,甚至连配乐、武打动作等全都一样,但,导演、演员等主创人员变了,并不是前世的那些大腕。

    这一平行时空的影视剧中出现了很多上述情况,真是谜一样的世界。

    但面对俞娅的问题,李礼道:“《杀死比尔》这部暴力美学的代表作,充满着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

    在叙事结构上,这是一部典型的插叙电影,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段落式的表达。

    故事的时间顺序被打乱,压缩、甚至任意分切、组合,却没有影响整个故事的连贯性。

    配乐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特色,经典的配乐和场景画面融为一体,为观众呈现了充满独特魅力的试听盛宴。

    单说影片色彩,坤汀的影片向来充满绚烂。这部影片也同样钟情于高饱和度的色彩。

    与阿尔莫多瓦相比,坤汀对色彩的理解更加抽象和后现代化尤其在日式庭院中的最后决斗的场面,色彩、配乐、环境等相濡交融,达到了美学上的极致。

    当然,这部影片赖以成名的,则是暴力美学代表作的头衔了。”

    俞娅道:“好,你着重说一下这一点。”


    “‘着重’是有多‘重’?”李礼问道。

    俞娅轻轻一笑:“越重越好。”

    李礼点了点头,“那好,那我详尽地说说。要理解坤汀的暴力美学,理解这部作品,我先从坤汀个人以及暴力美学两方面交叉地进行解读。

    纪元1954年,法国电影新浪潮主将特吕弗在《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中第一次提出了‘作者策略’理论,提出‘导演中心,编导合一’原则。

    该理论很快成为风行世界的‘作者论’,坤汀便是一位深得‘作者论’精髓的导演”

    俞娅一怔,这也太“重”了吧?追本溯源啊?

    众人一怔,有文化真好!

    李礼:“对坤式暴力美学的源流、jīng 神内核及其美学特征的剖析,我们先从暴力美学的概念讲起,德里达在《暴力与形上学》中提到暴力分为三个层次”

    面试官们目瞪口呆:“”

    围观众人震颤不已:“”

    李礼:“坤汀暴力美学的背景与渊源,我们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二次世界大战后,后工业时代的到来

    坤汀的暴力美学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影像暴力和语言暴力

    我们将关注点拉回到‘暴力’这个词的本身。

    生物学家康纳德·洛伦茨在《论侵犯性》中认为,人类对同类有着先天冲动的侵犯行为

    弗洛姆在《人类破坏性分析》中更加悲观

    学界广泛认为,电影中充满着暴力美学的色彩,可以成为观众感情宣泄的重要手段,就像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所认为的,希腊悲剧能帮助人们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一样。

    暴力美学的美学思想和技法,我们可以追溯到艾森斯坦1923年在《左翼文艺战线》上提出的‘杂耍蒙太奇’理论。

    ”

    滔滔不绝10来分钟,李礼引经据典,神采飞扬,口若悬河。在优秀的主持人专业技能和



第2章 震撼全场  
昊鲤推荐:  娱乐之最强大脑  文娱:开局盘点十大分手诗词  
随机推荐:  重生药王  武映三千道  醉仙葫  军工科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搜"从影评人到文娱大佬"
360搜"从影评人到文娱大佬"
语言选择